德国海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导弹潜艇(2)
弗利茨?斯泰因霍夫上尉

向拖拽收容筒装填V-2导弹示意图
由冯?布劳恩领导发展的V-2弹道导弹的正式计划名称为A-4。这是一种由自主陀螺控制系统和程序装置制导的液体燃料火箭,弹体最大直径1.65米,稳定尾翼翼展3.564米,全长14.036米。V-2发射质量12.9吨,其中燃料重8.88吨(液氧4.9吨、酒精(乙醇)3.8吨、过氧化氢175千克和高锰酸钾131克等)。弹头装10屯高能炸药。火箭发射后沿预设弹道飞行,其弹道中心点高度近100千米,最高速度达5 630千米/小时,射程320千米。第1号火箭于1940年开始制造,1942年10月3日试射时射程达190千米,已成为可实战使用的兵器。1944年9月6日,德军第一次发射两枚V-2攻击被盟军解放的巴黎;但未击中目标。两天后开始攻击英国伦敦和东海岸地区。一直到德军战事失利,V-2不能使用为止,约有1 050枚V-2从80 000米高空直冲到英国各地,给英国造成很大损害。
1943年,参观佩内明德基地V-2导弹公开试验的德国 “劳工阵线”领导人提出,把这种导弹放在运输和发射兼用的水密容器中,由潜艇曳航到美国东部沿海发射,以攻击纽约。这个方法从技术上看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主要问题只是V-2本身的故障和导弹的安置。1944年末,这个提案以“第12试验台”为代号开始发展。
这种潜射系统每个曳航收容筒可装一枚V-2导弹,设有控制室与燃料柜。一般XXI型高速潜艇可拖曳3个收容筒,驶往发射区海域。装备好的收容筒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相等,在航行时利用曳航潜艇的速度很容易控制它们的潜航状态。3个收容筒中的一个也可以装载增大潜艇航程的补给柴油。潜艇使用通气管可在30天内以12节的航速潜航横渡大西洋,到达距纽约200海里以内的美国东部沿海。在发射区海域,潜艇上浮,收容筒自然也跟着浮到海面。从潜艇向每个收容筒派出两名技术兵,到筒内控制室打开阀门,向收容筒尾部压载水柜注水并排出平衡水柜的水,使收容筒在水中转成直立状态。然后接通潜艇供电系统,向V-2导弹注入燃料,启动陀螺,设定惯性制导系统,最后打开收容筒头部的电动门扉。完成发射;隹备工作后,技术士兵返回潜艇,导弹的发射由潜艇遥控进行。从潜艇上浮到发射所需的时间在30分钟之内。
曳航收容筒头部钝圆,收细的尖尾带十字形尾鳍,外形像一枚炸弹。全长36米,直径5.7米,排水量约500吨。为减少曳航时火箭燃料的挥发损失,筒中的火箭燃料柜采用真空绝热构造,使损耗控制在1%以内。火箭发射时喷出的高温尾气利用导管折转180度,从筒的头部四周排出。从收容筒中发射的V-2导弹本身不用进行特殊改装。
1944年底,预先试验方案的设计完成,3个收容筒的制造由弗尔冈公司负责,而曳航用的XXI型潜艇的改造交给布洛姆与福斯造船公司进行,预定在1945年3月底进行发射试验。由于苏联红军的快速推进,佩内明德的试验停止并开始将设备撤离,世界上第一个潜射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计划中止。德国在战争结束时至少制造了1个导弹收容筒,也有资料讲3个收容筒的工程完成了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