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名家之作――菲亚特CR.25战斗机史(2)
Ba.88“飞行白薯”
从乘员对 CR.25 的一致喜爱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该机的优秀。要知道,该机所执行的任务往往是平凡,枯燥但却极其危险的洋上远程护航,但 CR.25 却能带给驾驶它的飞行员以安心感,而这种飞机也从没有让他们失望过。根据意大利皇家空军的纪录,在该机型长达十八个月的战斗生涯中,每一次都能把其乘员安全地带回基地而没有损失一个人!光凭这一点,CR.25 就已经创造了二战中的一个记录。
开发过程
1936 年,菲亚特公司决定自主开发一种采用当时先进航空技术的高速轻型轰炸机,在该机的设计要求中突出强调了两点----高速度及优秀的自卫能力,因此也可以兼顾战略侦察任务。就在研究工作刚刚启动的时候,意大利空军开始向国内各航空企业招标研制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于是乎,公司首脑当机立断,决定更改原来的设计目标,全力争取这一合同。当然,其他厂家对这笔生意也同样志在必得,完全没有拱手相让的意思。除了菲亚特公司外,空军部又先后收到了卡普隆尼-塔里埃多公司(Caproni-Taliedo),南方航空和机械工业公司(IMAM)及卡普隆尼-雷贾尼公司(Caproni-Reggiane)等三家的投标,就连最初选择保持沉默的布雷达公司(Breda)也在截止期前加入进来,竞争似乎呈现白热化态势。不过 IMAM 的 Ro.53 随即就因为研制进度受到延误而宣布退出,而雷贾尼的 Ca.401 也由于总设计师 Pegna 专心于竞赛机 Ca.405 的研制(准备参加当时 Istres-Damascus-Paris 的航空竞赛)分身乏术而成了泡影,对手一下子又减少到了三个---包括塔里埃多提出的 Ca.150 和 Ca.162,以及布雷达公司研制的 Ba.88。空军最后的评估结果可谓皆大欢喜,姗姗来迟的 Ba.88 脱颖而出,拔得头筹;CR.25 也由军方正式立项,作为“打击战斗机”的待选方案同 Ba.88 平行发展,就连 Ca.150 也获得了空军的认可制造两架原型机供进一步比对。需要补充的是,Ca.150 的研制最终失败,连一架原型机也没有制成。
1937 年 4 月,负责 CR.25 开发项目的技术委员会在参谋部二把手平纳(Pinna)将军的办公室里讨论该机的设计问题。委员会主席切布雷里(Cebrelli)将军认为最初作为双发侦察/轰炸机开发的 CR.25 机体尺寸太大,建议去掉一些不相干的设计如双重操纵系统及轰炸瞄准具等以求减少飞机的迎风面积,提高相对而言更加重要的最大平飞和俯冲速度。罗萨特利工程师则代表了菲亚特公司的意见,坚持认为保留原设计更有益处。在其发言中,先是详细介绍了 CR.25 的研制过程和目前的开发进度;随后话锋一转,开始陈述采用较大机体的好处,包括可以在后机身安装一个可做 360 度旋转的炮塔加强自卫能力,保留飞机的通用性等等。最后,工程师开始旁征博引,用大量数据说明保留投弹设备和机体设计并不会对总体性能造成多大的损失,既然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所有人都被罗萨特利的口才所慑服,同意继续按其构思设计 CR.25。工程师随即又进一步提出希望改动飞机的武器配备方案,从原先规定的四挺各备弹 400 发的 12.7 毫米机枪减少到三挺同口径武器并重新考虑在机腹安装下部炮塔的要求。这样,一来可以让飞机的重心不至于太靠前,二来也可以让机头的设计更加流线,同时还能保留足够的空间以容纳他所坚持的投弹设备。最终罗萨特利在这次的会议上大获全胜,空军答应了他提出的一切要求,CR.25 完全成了工程师的个人创作,而不再仅仅是原来军方所要求的“打击战斗机”了。
由于承担新飞机开发的各个厂家都对安装下部炮塔持否定态度,空军终于决定取消这一不合理的要求,并因此决定将新飞机的机组成员限制在两个人以下。不过,这一点对于选择成为十项全能选手的 CR.25 来说成了个大麻烦,两个人要操纵这个大家伙实在是太勉强了,驾驶员姑且不论,另外一个乘员必须同时担任观察员,无线电员,投弹手,机枪手等多项任务。最后公司只好这么规定,在出轰炸任务时临时增加投弹手一名,以求符合空军的要求。除了这一点外,CR.25 还有不少方面与军方的规定不符,其中对其入役影响最大的一条便是速度。该机的速度不可能超过 500 公里/小时,但这却是空军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该机的研制进度也落后于空军的计划表,由于 1936 年和 1937 年的两次招标失败,军方在时间上卡得很紧。CR.25 连犯两条大忌,终于让 Ba.88 有机可乘。再者布雷达公司的“山猫”虽然其貌不扬(以前论坛上有人说这种飞机的外形彻头彻尾就是个大白薯,此言得之),但却在 1937 年 4 月 1 日的 100 公里闭合航线速度竞赛上以平均时速 517.836 公里/小时夺魁,随后又在 12 月 9 日将这一纪录刷新为 554.357 公里/小时,这些耀眼的成就终于让军方决定选用该机,并下了首批 80 架飞机的订单。然而,为了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空军还是向菲亚特公司订购了四十架 CR.25 作为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