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蒙皮和航空“黄金时代”的名机(5)
容克大婶
1935 年,我国当时的欧亚航空公司曾引进 7 架 Ju.52/3m 用于航线运输,单价 12 万德国马克。
至今,仍然有少数该型飞机翱翔于世界各地,主要用于包租飞行和广告飞行。椐机务人员反映,尽管已过去近 70 年,但飞机表面依然锃亮如新,毫无腐蚀或变形,这多半也得益于如今早已过时的波纹蒙皮。

Ju 52 的波纹蒙皮
为了巩固海外市场,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国不失时机地推出多种远程运输机,用于开拓欧、非、亚等国际航线。其中,由汉德利.佩季飞机公司研制生产的 8 架 HP.42 型客机,乃当时的佼佼者,它试飞于 1930 年 11 月。
这是一种颇具特色的 38 座飞机,采用高置式双层机翼和多重垂尾气动布局。四台 550 马力的空冷发动机呈“器”字形集中安置在近机身附近的上下翼之间。它特别修长的机身用波纹蒙皮牢牢包裹着。
HP.42 拥有当时一般客机双倍的载客量和较远的航程,属于三十年代少见的“大型机”。由于翼载低,可以在 180 米以内的平地上完成起飞滑跑,所以特别适宜于远航途中迫降后的再次复飞。为适应长时间飞行的需要,HP.42 还特地在客舱的中段设置了厕所和厨房设备,为客舱现代化服务开了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在 HP.42 1,126.5 万千米累计航程的飞行生涯中,安全运送 30 万人次旅客而无一伤亡,这良好的安全记录,是否也应归功于其坚固的构造?俗话讲得好:“虎死也留皮”。1941 年,当最后一架 HP.42 从皇家海军退役时,它的机身作为飞行员值班室而被永久留在了基地的跑道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