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老侧记(图文)[上]

作者当年留影
[序]
记忆的长河用它的深沉将人的思念、留恋、欢乐、回忆汇集保存。随着时间的交替,四季的轮回,年龄的增长,往事在梦中萦绕,激情在心底荡徊,记忆的闸门在无意间打开,走过漫漫的岁月,细数片片的回忆,一切栩栩如生,一切历历在目……
战地惊魂(一) 令下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军人的渴望。军人渴望在战争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体现人生的价值,展现青春的风采;军人渴望消除罪恶,抵御侵略,通过自己的付出达到新平衡中的国泰民安。如果说战争的来临将打破了和平的宁静,那么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和平。和平年代的士兵,很难听到枪炮的响声,即使在打靶场上进行实弹射击,也很难有实战环境的心境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冲锋陷阵的感觉。然而,我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军人,有幸亲临和亲身体验了现代战争的残酷与艰辛。那是在1971年的9月,就在我参军不到三年的光景,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奉命奔赴了抗美援老(老挝)的前线阵地——老挝上寮地区。我们高炮部队也奉命前往。当时,为了实战的需要,我们的战士换上了老挝军队的军装,由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变成了一名老挝的士兵。面对战争的来临,我们心中那为国而战的荣耀和自豪是用言语难以表述的。一群二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热血沸腾的年龄。加之当时的政治环境,我们个个群情激昂,热情似火,承载理想,为国而战。我们——年轻的军人,面对战争,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抛洒在老挝土地上。那誓死如归的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毫无恐惧的,它体现了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那阵子,我们忘却了家人,忘却了亲朋,一心想的是在战地上练就一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领袖的心。我部在傣族人民居住的猛蜡稍是休整后,载乘我们的车队便向中老边界驶去,不久就进入了老挝的境内。我们回首眺望着祖国的山水,一种发自肺府的心声在我们年轻的胸膛荡激: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等待我们凯旋而归吧!然而这一别就整整两年。我们肩负重任,凯旋归来了,而有的战友却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带着对祖国的忠诚,怀着对亲人和人生的眷恋永久的留在了老挝的青山绿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