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尔巴尼亚交恶纪实:使馆发现国产窃听器(3)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使馆原址靠近阿党中央和部长会议所在地,阿方即使在两国关系好时也一直对我方起疑,担心中国对它搞什么动作,老早就想把中国使馆迁走。根据原来的计划,新馆址在拉纳河北岸,与新华社分社、中国专家宿舍同在一个区域,以便于对中国人统一管理。新馆实际上已经建成,在当时的外国使馆中当属最大、最好的,但两国关系一坏就泡汤了。新馆的前半部分改作了阿外交部,后半部分改作阿贸易部,新华社分社新址则成了阿通社,中国专家宿舍先是改作对内旅馆,后又成为环保部的所在地。
过了一个多月,郗大使到阿方新给的馆舍去查看了一番。新馆设在使馆区的最北部“斯坎德培大街57号”。郗大使等查看后认为,新馆舍根本不具备对外活动、办公和生活的必要条件,随即向阿方提出,新馆舍的院落、大厅、厨房、锅炉等10处必须进行改造,并强调在改造好之前,谈不上搬迁问题。在我方多次据理交涉之后,阿方原则接受了几项主要的改造方案,经半年多的施工,基本达到了要求。考虑到两国关系冷淡,以及阿方要我尽快搬迁的情况,为了安全保密和节省经费开支,使馆决定,由全馆人员和临时来馆修缮的工人于1984年内自行搬迁,不雇用阿方一人一车。

新馆舍院落原是一片废弃的水泥操场,四处坑坑洼洼,砂石裸露。经大家日夜奋战,把原馆的无核橘树移栽过来,用老馆的肥土造出一片橘园,用废弃的钢管搭建了一条葡萄藤通道,三面移栽了翠竹,凡是裸露的地表都栽种上了麦冬草,还人造了一小块菜地。几个月后,新馆一片葱绿,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