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建交幕后台前秘录:44字公报是艰苦谈判结果(3)
1964年1月9日,马李第三次会谈。李清泉说明,如果法兰西政府实质上不坚持制造两个中国的立场,而仅为接受措辞有困难,中国政府可以删去有关句子。但是,联合公报发表后中方将对外发表自己的解释,法方要以复述中国声明的方式,予以确认。
这样,李清泉和马歇就联合公报的运作在瑞士首都秘密谈判,最终完全达成协议。
至此,法国对美、台玩外交辞令,也不坚决否认有关传言。直到联合公报发表前,戴高乐才将中法建交决定通知美、英、日本、西德,并于1964年1月19日委派潘切诺夫将军为特使,携戴高乐函飞台北。戴函一再表达对蒋的尊仰敬意外,明确复称:"法国政府将和北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一事,果属正确。"
1月24日,台湾向法国严重抗议。蒋介石则致函戴高乐,要求推迟与北京建交。但,美、蒋企求全落空。
5、1月27日,中法联合公报向全世界宣布。
1964 年2月1o日晨,法驻台北代办贾唐接巴黎电拜访台"外交部长"。告知:彼奉法国政府训令通知贵方,法国正将中法建交有关事宜付诸实施。台方再询:"贵代办所告以上各节,是否即法国与我断交之表示?"贾唐答:"是!"。握手、鞠躬、告退。看来,所谓对老朋友的多情多义,在国际政治现实前只有靠边抛开。
台湾"行政院"当晚举行紧急临时院会,宣布自1964年2月10日起和法国断交。
1964年2月25日,中、法临时代办分别到达巴黎、北京。4月10日,两国同时宣布大使任命。5月31日,法国首任驻华大使吕西安佩耶向刘少奇主席呈递国书。6月6日,我国驻法兰西首任特命全权大使黄镇将军向戴高乐总统呈递国书。
中法建交作业至此圆满完成。
(来源:《党史信息报》镜周刊第6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