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汪精卫投敌叛国之路:从国民党副总裁到汉奸(3)
为了商量与日本人勾结的事情,汪精卫把周佛海、陶希圣、陈公博等人邀到一起,开了几次秘密会议。几个人对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本人签订的"密约"条款,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同意这个《协定》。但是商量汪精卫是否马上要出逃时,却产生了分歧。陈璧君力主马上离开重庆,公开降日,她对抗战完全失去了信心:"日本人能够打下华北,打下上海,打下武汉,就能够打下重庆,打下成都,打下全中国。到时候抗战分子一定死无葬身之地。迟和不如早和,我们不能跟着蒋介石跑,做蒋的殉葬品!"
虽然,汪已决定与蒋介石决裂,但真正要走出投降日本这一步,却不是件说走就走那么简单的事。他知道,这一脚要跨出去,是再也收不回来的。如果日本人不讲信用,投日后所签条约不能兑现,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他最担心的还是,公开降日,将会成为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历史罪人。"汉奸"这个罪名,是谁也担当不起的呀。
蒋介石在重庆,汪精卫便不敢轻举妄动。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宁,急得团团转,一直在寻找出逃机会。十天后,机会终于来了。这天,蒋介石飞往陕西武功,出席一个会议。临走之前,蒋介石交待,重庆方面的工作,由汪精卫全面负责。老蒋一走,汪精卫就急忙活动起来。他们弄到了当天飞昆明的机票,然后决定分两批去机场,由陈璧君带人先走,到机场后观察动静,汪精卫随后就到。汪精卫这次出逃,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连他的侄儿、陈璧君的胞妹,还有汪的老部下、老朋友陈树人、彭学沛等人都没有告诉。临行之前,陈璧君颇有感触地对汪说:"我们就这样走了,是不是要告诉他们一声?这么大的事,这些亲属和朋友,连招呼也不打,怕不太好。将他们留在蒋的罗网中,恐怕会受牵连。告诉他们,也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不至于以后责怪我们。"汪精卫长叹一声:"绝对保密,任何人都不能告诉。蒋是奸雄,在政治上有他的一套。我们走后,他还会用他们,怀柔他们,以孤立我。如果现在通知他们,才会是害了他们,蒋会以知而不报的罪名,将他们抓起来。"后来发生的一切,果然被汪精卫言中。他投敌后,蒋知道汪精卫的出走,与他的部下无关,于是反倒安抚起他们来:"安心工作,不要灰心,不要猜疑。"并没有加害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