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蓝水: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次环球航行(3)
我们与使馆人员和华侨的甲板联欢会,原定不足百人,实际来了300多人,由于凳子和马扎不够,甲板上站满了人。山东文登籍的陶遵华、陶遵芬、陶遵美3姐妹,专程从圣保罗赶来,带来许多背心、鞋垫送给舰上官兵。联欢会结束近半小时,3姐妹仍不愿离去,她们拉着官兵的手说,我们年龄都大了,想回祖国看看,拖家带口很不容易。看到你们,看到我们自己的军舰,也算回国回家了。
8月4日晚上,编队过巴拿马运河,经过第一道船闸时下起了雨。突然听到河岸上传来呼喊声:“欢迎祖国亲人”、“你们辛苦了”。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右舷百米远的隔离网外,近百名华侨正在雨中挥着手。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跟着战舰缓缓前行,浑身都湿透了。原来这些华侨白天离开之后,并没有回家,而是绕道赶到运河岸边,继续为编队送行。
风雨中,官兵们庄严地举起右手,致以军礼。
(二)
尽管一路艰辛,但官兵们更多的是感受到祖国强大为我们带来的荣耀。在十国十港的访问中,我们获得了许多鲜花和掌声。
在福塔莱萨港,烈日下参观的队伍排了足有2公里,3天累计参观了3万多人。一位74岁高龄的老妇人,参观时碰断了一只鞋跟。尴尬焦急之时,副反潜长李爱华找来万能胶,帮她修好鞋跟,还搀扶她参观军舰并送下码头,在场的市民报以热烈掌声。水兵们把一位坐轮椅来的巴西青年抬上舰,推着他参观,送下舰的时候,他比划着双手,眼里闪动着感激的泪花。
在黑海之滨的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舰艇编队宴请乌克兰海军司令叶热烈上将,宴会在“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上举行。桌上摆放着一盘精美的果蔬雕刻“玉龙戏珠”,长约60厘米、高约40厘米的玉龙,正在嬉戏着一个紫红色的大宝珠。叶热烈上将惊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艺术杰作?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当得知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工艺果蔬雕刻,是用红白萝卜制作的,制作者是“青岛”舰厨师、29岁的三期士官武志良时,赞不绝口,马上提出要见一见小武。见到小武,上将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他的雕刻技术了不起,并敬了小武一杯酒。宴会结束后,他小心托着那盘“玉龙戏珠”要带回家送给夫人和孩子,还幽默地说,一定会得到他们的飞吻。
受雇于北约的葡萄牙安全官卡布斯先生和保罗先生负责外国军舰停靠码头期间的安全警卫工作。一开始,每当我们官兵持卡想使用他们那里的磁卡电话机,他们都微笑摇头谢绝。但在观察我们两天后,主动邀请我们去打电话。有天晚饭后,我和翻译万锋散步,从他们警卫室门前走过。他们主动邀请我俩到警卫室,拿出饮料、啤酒招待我们,又打开安全记录本,指着记录内容说,这些年来,我们两人为许多外国军舰担负过安全保卫任务,仅去年就有38艘。有的国家的军舰来了总有人要惹麻烦,如坐出租车不付钱、酒后到处寻衅滋事、时常与门卫发生冲突、甚至打伤人住院等。而你们的官兵都很有礼貌,都很守纪律,希望你们再来。我们离港时,他们俩站在码头边一直向我们挥手,直到很远很远。在巴西福塔莱萨港码头上摆摊卖贝壳的妇女,在我们编队离港前,通过翻译对我们说:“你们舰上的水兵每天早上坚持跑步锻炼、打扫码头卫生,我们的码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干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