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将“植物活化石”银杏定为国树
最近在浙江省长兴县举行的全国第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再次发出呼吁:将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确定为中国国树。
“中国不能没有国树!”中国林协银杏研究会会长、扬州大学农学院陈鹏教授说,国树是一个国家在植物资源或传统栽培方面的一种象征。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评选国树不应当成为难题。目前世界上120多个国家都有了自己的国树,但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中国却至今还没有确定国树。
中国银杏研究会副会长林协说,在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上,世界友人在赞叹“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对中国没有国树表示遗憾。今年北京申奥成功,世人瞩目,2008年“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文化奥运”的主题更需要中国尽快确定自己的国树,为奥运添彩,为中国增光。
早在一九四二年,郭沫若就曾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首先提出将银杏定为国树的建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经组织过一次国树评选活动。当时,银杏的呼声最高,但至今一直未获国家批准确定。一九九四年、一九九五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曾两次提出《将银杏定为国树》的议案。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有二亿七千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植物活化石”。银杏的叶片、果实(白果)等具有多功能、多用途,药用、食用经济价值极高,
据专家介绍,中国银杏历史悠久,早在汉末三国时期,浙北长兴一带就已有人种植银杏,分布在长兴县小浦镇的“十里古银杏长廊”绵延12.5千米,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2370株。目前我国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总产量占世界90%以上。据中国银杏研究会会员、长兴县林业局工程师吕文柳考证,三国时期,银杏从长兴向江苏、安徽一带传播,至唐代扩展到中原,包括现在的山东、河南等地;唐末宋初,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也开始种植银杏树,之后又传往欧美等地。
专家们认为,银杏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它历经沧桑仍风采依旧,在社会上有成才树、恩爱树、同心树、友谊树等美称。同时,它又是一种价值极高的经济植物资源,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无比广阔的前景。银杏树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于一身,如确定它为中国的国树,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