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恐龙时代的活物新疆北鲵在呼救
科技日报讯(记者朱彤)到过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的人,都想亲眼看一看新疆北鲵的模样。新疆北鲵是一种怕热、怕光动物,白天躲在石块下,晚上出来觅食。白天,翻动石头,才能看见北鲵。当地的环保管理人员说,翻动石头,就好比掀了北鲵居住的房屋。自从发现北鲵以来,外地人都想到保护区内观看北鲵。明知会影响北鲵的栖息环境,来的人有关系,让保护区的管理人员无奈。新疆北鲵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隐腮鲵亚目,是与恐龙同处一个发展年代,距今3.2亿年前的古珍稀动物。该物种在世界上仅分布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两国的界山———阿拉套山和天山的局部泉涌地区,栖息地极度狭窄,中心地带约为500平方公里,数量稀少,种群数量6000尾左右,处于濒危边缘,被列为国际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1840年,俄国探险家普热津瓦斯基在新疆和俄国首次发现北鲵,此后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对此物种再无文字记载。1994年6月,新疆师范大学教授王秀玲首次人工繁育北鲵成功。为加强对北鲵的保护,1997年底,新疆在温泉县苏鲁别珍建立了面积为1000公顷的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苏鲁别珍距温泉县城47公里,是北鲵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虽然成立了保护区,但三年来保护区仅得到上级拨款20万元经费,无法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无钱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研究。新疆北鲵各栖息地相隔远,面积小,种群数量少,各种群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种群生存能力较弱。苏鲁别珍是天然牧场,常年放牧,牲畜饮水时常踏死北鲵,对北鲵栖息地有极大破坏作用。
这几年,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也对北鲵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人为、自然的诸多因素,造成新疆北鲵的栖息范围逐渐缩小。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士呼吁:不进一步加强保护北鲵,北鲵将遭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