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辆磁悬浮客车在长春下线
科技日报长春8月14日电(记者彤宇、通讯员李汉民)由长春客车厂、西南交通大学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我国首辆磁悬浮客车,今天在长春客车厂竣工下线,从而使我国继德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悬浮客车技术的国家。
早在1993年,长春客车厂就与铁科院共同开展了磁悬浮客车的开发研制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车辆悬浮、转向及推进等一系列技术难题。1998年12月,长春客车厂又与西南交通大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交大青城磁悬浮列车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共同研制开发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今天竣工的车辆既为此次技术合作的成果,又是成都青城山示范线的第一辆磁悬浮客车。
磁悬浮客车是利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交流直线电机驱动系统,取代传统的轮轨接触。按悬浮原理分为常导吸力型和超导斥力型,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没有轮轨与车辆之间的机械摩擦阻力,车辆运行时具有低噪音、低磨耗、平稳舒适、无污染等优点。这辆车下线后,将在约2公里的都江堰至青城山之间继续进行各项性能的试验,并拟投入商业运营。
我国首辆磁悬浮客车的竣工,不仅填补了我国在磁悬浮车研制方面的空白,而且开辟了我国铁路客车制造的新篇章,实现了我国轨道交通车辆研制领域从地下到地面乃至悬浮式的立体发展结构,为我国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思路和车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