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某陆航团新年开训 6架武直猛朴目标
济南军区某陆航团新年开训 6架武直猛朴目标
1月6日上午10时20分,随着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济南军区某陆航团6架武装直升机伴着隆隆的轰鸣声跃入苍穹,在空中迅速完成编队,向预定突击地域扑去,拉开了新年度与其他兵种协同训练的序幕。
塔台上,飞行训练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屏幕上不断显示出一组组数据,指挥员随即发出一道道命令。指挥飞行训练的杨政委告诉笔者,今天风力达5至6级,加上地面雾霭迷蒙,能见度很低,给飞行训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团里没有因天候的影响取消飞行,仍按照计划与友邻的某团进行陆空协同训练。
开飞前,笔者登上即将升空的一架武装直升机,空中机械师正在进行飞行前的各类仪器检查。坐在正驾驶位置的飞行员万春林告诉笔者,以往团里虽然加大超低空、跃升拉起对地攻击等高难课目的训练,但都是单兵种模拟对抗,今天与某团进行协同训练还是第一次。
笔者刚下飞机,信号弹就腾空而起。只见一架架武装直升机依次跃上天空,在空中完成不同的飞行编队,很快就消失在视野中。
13时10分,带头进行协同训练返航归来的张茂生团长,摘下头盔告诉笔者:去年,团里在强化基础课目训练的同时,加大飞行技能和战术课目的训练,重点突出夜间远程输送、火箭攻击、夜间搜索营救等课目训练,但都是相对简单的单兵种模拟对抗。新年度,团里主动与某集团军编成内的诸军兵种开展全面协同训练,完成以往没有条件开展的重难点课目训练,实现由单兵种模拟对抗向多兵种实兵对抗的转变。
14时47分,随着最后一批协同训练的直升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该团新年度第一次与其他兵种协同训练的飞行课目全部结束。★
(本报郑州1月9日电)
(《解放军报》第2版 发布时间: 2007-01-11 06:37)
沈阳军区某集团军装甲团创造射击新纪录
[主人公小传]刘伟,沈阳军区某集团军装甲团三营营长,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沈阳军区“新型教练员标兵”;参与革新训保器材21件;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2004年,刘伟由正连职作训参谋破格提拔为三营营长。刚上任就走了“麦城”:机关组织坦克射击考核,全营3个连2个不及格。一查原因,原来新式坦克列装后,官兵们仍沿袭以前老式坦克的训练方法。
“败仗是打赢之母。”训练场上,一位指挥员这样鼓励刘伟。学用新装备,先从学好信息化知识入手。他和全营官兵在训练场上边练边总结摸索,奋战两个月,编写出《新型坦克射击协同技巧汇编》。按照这一科学方法,经过半年训练,全营30辆单车参加上级考核,28辆优秀,2辆良好,两个连队实现全优,创造了装甲团的射击新纪录。
第一次走“麦城”刘伟让坏事变好事,也使他的训练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多设难局险局危局,成了他提升训练质量的绝招。某新型坦克火炮射击电路故障排除训练,刘伟自己给自己出难题,提出了人为设计故障的训练思路。没料到假故障成了真故障,以致在全团装备检查中又一次走了“麦城”。但刘伟并不懊悔:“平时我们要想方设法多暴露问题,战时才能多一分胜算。”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关,“某新型坦克火炮射击电路故障排除训练系统”研制成功。
训练场上,刘伟第三次走“麦城”,是导演组出的“难题”。那次军官编组作业,尽管全营准备很充分,可是没想到团长临时改变作业条件,导致多数干部没过关。这次失利使刘伟认识到:未来战场瞬息万变,只有从实战出发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才能应对战场的复杂情况。为此,他针对全营6名连主官5名新任职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各种摔打磨练的机会。团里赋予“坦克排进攻战斗”示范任务,他直接“压”给七连长吴旭峰,不厌其烦地看他试讲试教,使吴旭峰圆满完成了任务。针对全营士官素质单一的问题,他采取编组换岗训练、强弱结对互帮的办法,组织士官通学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目前,全营95%的干部、骨干能独立担当教学组训任务,该营连续两年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营”。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