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神话破产!美国对中国5.8mm步枪弹最新评价
尽管网上对我军近年来推出的各种枪械颇有微辞,但5.8枪弹的名声还是不错的。网友们一提到它,就会想到“有效射程远、穿透力强”等优点。可惜,一个喜欢较真的洋人亲自试射了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以下为正文,括号中内容为另加。
有关国产5.8毫米步枪弹及其配用枪械的介绍文章国内已有很多报道。对于外国人,尤其是在轻武器研制领域卓有建树的美国人眼里,它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型弹药呢?前不久,美国著名军事杂志《轻武器评论》刊载了一篇详细介绍美国人谈中国人5.8毫米步枪弹的文章,其中很多观点有很多独到之处。在此转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仅供参考。
文章中的几个主要观点为:
★“5.8毫米步枪弹的最初定型名称为DBP87。“到了1979年,最终选定了新型小口径高速弹的设计方案为5.8毫米口径,弹壳长42毫米。该研制计划在1987年完成。
★“放大镜”下的5.8毫米步枪弹
中国5.8毫米弹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了钢材,其钢壳比美国5.56毫米弹的铜壳更便宜更轻。但钢是较硬而易碎的金属,在弹膛中的密封效果不太好,而且容易发生断壳的故障,因而为了提高抽壳的可靠性,中国弹采用厚底缘和尺寸较大的抽壳槽。
为了降低成本,中国采用了腐蚀性发射药。相比之下,北约和其他西方国家自二战以来,再没使用过此类枪药。5.8毫米枪弹的1.8克发射药并不比美国的5.56枪弹的1.7克和俄罗斯5.45枪弹的1.6克多多少。它所产生膛压比美国5.56毫米的SS109弹的膛压要低得多。
★我的亲身感受
我自己打过发射5.8毫米标准弹的中国95式步枪,认为精度低于M16A2(美国海军陆战队所使用的M16A2采用比陆战队所使用M16A2更昂贵的优质枪管),而新的美制M16A4采用更重和质量更好的枪管,精度还应当更好。中国的及时88狙发射5.8毫米重弹时,实际精度也没有他们声称的那么高。
95式在100米射程上的散布达3角分(1角分=1/60度),其中精度最好的一组数字也不过2.5角分。而美制M16A2步枪的精度的平均散布精度小于2角分。中国的88狙在100米射程上据称能达到1.2角分的精度,但在实际使用中使用非比赛级的5.8毫米重弹时只能达到1.5~1.6角分的精度。(也就是说,88狙的实际精度比美军陆战队的普通M16A2步枪好不了多少,而美军新的M16A4步枪精度又要好于M16A2……)
但应该看到,从整体性能来看,中国5.8毫米弹的精度比该国原来的7.62×39毫米弹有实质的进步,也比俄的5.45毫米弹强,接近美国的5.56毫米弹。
倾彻力方面,中国弹优于美国及俄国的,但超出美军并不明显,中国设计来对付着重型防弹衣的对手,如美军。
另一方面,中国弹造成的创伤空腔表现相当差,比美国小了三分之一,比俄国小了一半。(作者在文后进一步补充道:中国的5.8弹上的厚钢被甲没有预制开槽而不易裂开,而且它那种铅芯在前钢芯在后的设计也使弹头重心分布平衡,不易翻滚。)
5.8毫米弹的另一些问题:据说5.8毫米弹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廉价的材料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导致每批产品中的发射药量或弹头重量可能不一致,发射药也导致导气系统容易积碳和腐蚀枪管,底火在长期存储后也容易锈蚀。
★对中国工程师观点的评价
作者列举了中国某权威期刊上的介绍文章和表格数据(我想,大家大概都能猜到是哪本杂志),然后提示:表格中的5.8弹数据之所以好,是因为是从一枝长枪管的95轻机枪射出的,而非普通的步枪。实际上,美国的5.56弹和中国的5.8弹的穿透性表现还是很接近的。★5.8毫米弹的适用场合

根据中国新华社的报道,在海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军队,曾在与当地叛军的一次交火中创下了中国5.8毫米弹的第一次战斗击杀纪录。中国弹在城市战中有利有弊,一方面,它的高穿透能力在对付战术掩体和砖墙、铁门、车壳和碎石等目标时特别有效;另一方面,5.8毫米较差的杀伤效果可能需要多次命中才能击倒一个敌人。因而,中国5.8毫米弹不适合城市巷战,最适合在开阔的环境中使用,例如沙漠和山地,在这些地方更能发挥它远射程优点。
若论射程,也许5.8毫米重弹效果可能很好,不过要代替全威力53式7.62毫米枪弹却很失败。
★研制5.8×42毫米步枪弹真的有用吗?
据我猜测,中国军队研制5.8毫米弹也许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和国家尊严。中国的工程师在设计5.8毫米弹时也做了许多努力。问题在于它的生产成本要求低,假如它采用更好的材料和更高的生产标准——例如采用铜壳和压力较高、非腐蚀性的发射药,并能像美国和欧洲生产5.56毫米弹那样采用较小的制造工差和较好的质量控制,人们会发现5.8毫米弹的潜力很大。至于现在,即使中国5.8毫米弹的表现比美国5.56毫米弹稍微好一点点,但在实战中的表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中国5.8毫米弹在某些方面可能稍胜一筹,因为它的弹头较重,弹壳较大而能容纳较多的发射药,然而它表现出来的优势很小,在大多数方面只是高出5%到10%,在其他方面,如精度和杀伤力,中国的5.8毫米弹还是不及美国的5.56毫米弹。也许,在它早期研制过程中,中国5.8毫米小口径高速枪弹应该首先考虑6毫米级别。
QBZ-95突击步枪
枪械设计师为大幅缩短步枪长度,于是脱离传统步枪设计方式,将扳机和握把前移至弹匣前端,在枪机的后段增加了一段枪托底板设计,善用枪机原有长度,整合了枪托功能,成为步枪设计中习惯称的无托枪设计;无托枪设计在国际上称为Bullpup形式。中国第一枝批量生产无托步枪,是仅具半自动射击功能的外销86S民用步枪,该枪由56式冲锋枪修改而成,除此之外,在1985年曾试做另一款未曾公开的无托试验步枪。
对中国而言,相当大胆采用无托枪设计的95式突击步枪作为制式装备。95式步枪在设计上采用87式步枪和轻机枪的内膛结构,重新设计枪械外形与结构,枪身材质大量使用了工程塑料与铝合金,属于短行程活塞系统,枪机组则与87式步枪有相当大的不同,击发系统具有保险、单发半自动和连发全自动两种射击模式,气体调节装置有小孔、大孔,关闭三种位置,值得一提是,95式步枪原具有弹匣尽弹的枪机卡榫设计(俗称为空仓挂机),据传在近年小改进中,因部队训练要求取消了此功能。
而机械式瞄准装置采用觇孔式设计,提供三种不同距离瞄准使用标示“1”100米、“3”300米、“5”500米;觇孔直径分别为1毫米、2毫米、2.2毫米;小觇孔有径设计有提升瞄准射击精度作用,可以弥补95式突击步枪瞄准基线不足的问题,但在瞄准速度上就是另一个缺点。
95式突击步枪主要使用DBP-87式5.8毫米步枪弹,该子弹全长58毫米、弹头长25毫米、弹壳长42毫米、弹头重4.15克、枪口初速960米/秒、采用双基火药、枪口动能1952焦耳(班用机枪)、弹头的长径比为4.3:1。95式突击步枪最大有效射程为400米,除了步枪子弹外,必要时还可以使用机枪弹、曳光弹与空包弹。其枪管长度463毫米,内为4条右旋膛线设计。
2003年8月份,大陆《轻兵器》杂志报道中国5.8毫米(DBP-87)、北约5.56毫米(SS109)、俄罗斯5.45毫米三种子弹测试:
1.对距离640米处3.5毫米厚的A3钢板射击,5.8毫米与5.56毫米子弹穿透率为100%,5.45毫米子弹穿透力为18.2%。
2.对距离700米处3.5毫米厚A3钢板射击,5.8毫米子弹穿透率为100%,5.56毫米子弹穿透率为72.7%,5.45毫米子弹穿透力为0。
3.对距离300米处10毫米厚的A3钢板射占,5.8毫米子弹穿透率为100%,5.56毫米与5.45毫米子弹穿透力为0。
小口径步枪弹头在软性目标体内穿透翻滚变形所造成伤害与破坏是设计的重点,5.45毫米子弹对硬件目标穿透力虽然不佳,但对于人体的杀伤力却是优于其它两种子弹。在近距离对于软性目标进行比较测试中,5.45毫米子弹向目标传递的能力为228.3焦耳,形成空腔容积为59.7立方厘米;5.56毫米子弹则为129.4焦耳与48.2立方厘米;5.8毫米子弹仅为133.3焦耳与34.8立方厘米。在近距离射击测试中,对于弹头撞占目标速度的比较,5.45毫米子弹为847.1米/秒、5.56毫米子弹为846.5米/秒、5.8毫米子弹为885米/秒。
至今5.8毫米步枪弹还是有一些重要数据与信息尚未公开,如弹头设计与枪管膛线缠距,不过,这方面可以从公布的测试表现和以最佳膛线的计算公式,推论分析以寻求接近的答案。95式突击步枪号称超越欧美现役的突击步枪,主因是中国大陆有着更严苛的测试标准,就连奥地利AUG都过不了测试关卡,95式突击步枪可靠性达到了AK47等级。95式突击步枪宣称平均故障率为0.4%-0.6%,95式班用机枪平均故障率为0.1%,至于事实是否如此,有待客观单位实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