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定位中华飞豹在未来战场的作用
飞豹战机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自行生产的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拥有多种“独门武器”。飞豹战机是中国国产战机系列当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机型,是一种双座双发动机的多用途全天候战斗轰炸机,所谓战斗轰炸机就是可以进行空中作战,也可以进行对地作战任务,或者对海攻击任务,所以它是一个多面手,拥有多项“绝活”。海军需要它主要一是看它的航程远,它的最大航程可以达到3300公里到3600公里,因此它的实际有效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100公里;二是它可以携带多种武器,它的出现弥补了海军过去没有远程超音速对还攻击机的缺陷。经过近年的刻苦训练锻炼,海军的飞豹已经形成很强的战斗力,它的对海精确打击能力甚至超过进口的苏30—MKK战机。
而中国空军装备的是飞豹的最新改型JH7A。它在JH7的基础上删去了翼刀﹐拥有11个挂架。JH7A将配备JL10A多功能火控雷达﹐“飞豹”雷达搜索范围为150千米,射控雷达范围为100千米。JL10A由607研究所研制﹐X波段﹐具有11种工作模式﹐可以同时跟踪4个空中目标。607所还为JH7A研制了Blue-Sky低空导航吊仓。Blue-Sky的地形追踪间隙高度60-400米﹐地形追踪雷达探测距离15公里﹐前视红外探测距离10公里﹐重量200公斤﹐可以使JH7A以时速900公里﹐进行60米低空的地形跟踪飞行。JH7A的后座舱安装了3台多功能显示器﹐前座舱为两台多功能显示器。
在武器系统方面﹐JH7A可以整合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精确制导武器。飞豹战机的载弹量比较大。它的外挂重量最大可以达到十吨左右,“机身下1个外挂点,可挂760升/1400升副油箱、组合式炸弹挂架、导航吊舱、瞄准吊舱、侦查吊舱、电子对抗吊舱等。翼尖挂架可挂2枚PL-5B/C/E、PL-8、PL-9/-9C/PL-12“空地精确制导武器:鹰击91反辐射导弹,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在对舰攻击能力方面:一般“飞豹”的翼下可以挂4枚C-801K/803空射型反舰导弹,鹰击81的射程为40千米,而鹰击83的射程则可以达到了150千米。

中国空军在装备了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后,又装备啦JH7A。由于JH7A需要更加接近沿海,以弥补航程上与苏30MKK的差距。如此以保证整个台湾海峡、美军冲绳基地、整个朝鲜半岛、日本九州、本州的一部分都处于苏30MKK和JH7A的作战半径范围内。如果中日在东海发生冲突那么它就是中国空军的首选利器和镇海至宝。
对比这两种飞机苏30MKK拥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多用途作战能力,主要以制空为主;而JH7A将负责对地和对海攻击。这就是空军装备JH7A主要意图。也是为什么空军将它布置在靠近沿海的目的。
如果飞豹作为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歼轰战斗机值得国人骄傲,但是我看还是把它划入攻击轰炸机的范畴比较合适,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与国外类似战机进行一番比较后就可以对它进行精确定位。这里主要的比较对象有俄罗斯的苏-24战机、英国的狂风战机。
1苏-24:
苏-24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双座双发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北约组织给予它的绰号为“击剑手”(Fencer)。
苏-24是前苏联为了加强前线航空兵的对地攻击能力而研制的,也是二次大战后前苏联第一种专门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而设计的战斗机。该机具有高速突防能力和全天候能力,可以携带制导和非制导武器对敌方500~1300公里纵深的目标实施遮断攻击,也可带小型核弹进行战术核轰炸。其续航时间长,航程远,加速性好,从松开刹车爬升到12200米高度只需1分30秒,高空性能好。
苏-24于1964年开始研制,1967年6月代号为T-6-1的原型机试飞。该机装三角翼,翼尖下垂。机身下装4个垂直向下喷射的火箭助推器,以改善起飞性能。1970年1月代号为T-6-2IG的变后掠翼原型机首次试飞。初始生产型编号为苏-19,于1974年进入服役,后改编号为苏-24。截止1992年,共生产了900多架苏-24,除装备独联体空军外,还出口伊拉克(24架,大部分于海湾战争中逃到了伊朗)、利比亚(15架)、叙利亚(订购了12架)。
苏-24机型装有机首大型火控雷达和激光测距/目标标识器。雷达告警接收机分布在发动机进气道两侧及垂尾,中机身上方有导弹告警接收机。机身还有热交换器的冲压进气口。该机还装有反辐射对抗设备。苏-24在苏联空军史中占有颇重要的一席,因为它是第一种装备了以计算机轰炸瞄准系统和地形规避系统为核心的火力控制系统的苏联飞机,标志着苏联飞机的火控和电子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苏-24整个的导航观瞄系统被称为PNS-24,PNS-24可实现一下功能:地形跟踪、武器制导、目标搜索锁定和指示、水平或上升式投弹、雷达告警和反雷达导弹压制、自动或半自动降落自动驾驶。M型则装备了改进的PNS-M型导航观瞄系统,主要改进增加了一台激光、电视目标指示系统,用于控制制导导弹。
苏-24基型最终选装两台P-29-300双转子加力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有11级压气机,2级涡轮,最大不加力推力81.34千牛(8300千克),最大加力推力122.5千牛(12500千克)。全加力耗油率0.204千克/牛顿·小时,额定状态耗油率0.085千克/牛顿·小时。发动机前装机内油箱,燃油量约9000千克。装有空中加油管。由于装有伸缩锥套软管加油系统,可用作伙伴加油机。机身及翼套下挂架可带4个1250升副油箱。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M1.1、(高度11000米)M2.2,巡航速度M0.8,最大爬升率(海平面)180米/秒,实用升限16500米,起飞滑跑距离760米,着陆滑跑距离870米,作战半径500至1000千米。
武器装备有一门GSh-6-2323mm六管机炮,九个外挂点,能挂载8000千克弹药。两个主翼可以各挂一个3000升外挂副油箱,机身下还可以挂一个2000升副油箱。M型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在空地导弹方面,基型可以使用Kh-23或Kh-23M(北约代号AS-7“小母牛”)雷达指令制导导弹,射程5千米,能携带四枚;Kh-28(AS-9“狭海峡”)和Kh-58反雷达导弹,射程90千米,能携带两枚。自卫武器为两枚R-60(AA-8“蚜虫”)红外近距空空导弹,射程3千米。M型除上述武器,还可以携带Kh-25L(AS-10“克伦邦”)激光制导炸弹,射程20千米,能携带四枚;Kh-29LT(AS-14“小锚”)激光/电视制导导弹,射程10千米,携带三枚;Kh-31P(AS-17“氪”)反雷达导弹,射程180千米,能携带两枚;Kh-59(AS-13“大螺栓”)电视指令制导导弹,射程90千米,能携带两枚。另可使用KAB-50OKR电视制导炸弹、KAB-1500L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各种火箭弹。苏-24最新的改型为苏-24M2,换装苏-27IB的武器火控系统,增加使用R-73导弹的能力。
2、英国狂风战机:
“狂风”战斗机是帕那维亚飞机公司(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战场遮断、截击、防空、对海攻击、电子对抗和侦察等。该机于1970年开始研制,1972年完成结构设计,1974年8月首飞。该机为串列双座,两侧进气,正常式布局,全金属结构,机翼为变后掠翼,带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缘缝翼,铝合金整体加强蒙皮,尾翼为全动升降副翼,内置式方向舵,采用电传操纵系统,装2台RBl99-34R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38.7干牛,加力推力为66.0干牛。该机有三种型别,对地攻击型(IDS),主要装备三国的空军及德国海军,共生产了795架,其中包括改装了电子设备的电子对抗和侦察型(ECR),电子对抗及侦察型主要装备于德国和意大利空军,防空型(ADV)是在对地攻击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对地攻击型相比,防空型加长了机身,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
“狂风”战斗机对地攻击型(IDS)翼展为13.91米(后掠角25度)、机翼折叠时翼展为8.6米(后掠角8度),该机长16.72米、高5.95米,机翼面积2.5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27950公斤,最大载弹量9000公斤,机载设备:多功能前视,地形跟随/测绘雷达、三轴数字式惯性导航系统,防空型装有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无线电/雷达高度表、自动驾驶仪及飞行导引仪、雷达告警接收设备和主动电子对抗设备。
“狂风”是一种超音速、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主要任务是:1.孤立战场和近距空中支援;2.战场纵深遮断;3.防空拦截;4.制空作战;5.对海攻击6.电子对抗和侦察。这些作战任务要求“狂风”战斗机应具备:良好的加速性和机动性、低空快速突防能力和强大攻击火力、较大的作战半径和较长的留空时间、能在昼、夜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具有短距起落能力等。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空,无外挂)M2.2,(有外桂)M0.92,着陆速度213千米/小时,作战半径(带重武器,高-低-高)1,390干米,转场航程3,890千米,限制过载+7.5g
其主要性能特点是:具有较好的低空突防能力,机上有先进的地形自动跟踪系统,可保证飞机在低空以跨音速突防;有强大的火力,最大载弹量达9000公斤,占最大起飞重量的三分之一。该机除装有2门27毫米口径“毛瑟”机炮,可各备弹180发外,还设有7个外挂架,机身下3个,两翼下各2个。根据不同任务,这些挂架可挂带多种武器,如:用于对地攻击可挂带AS.30、“幼畜”、GBU—15“海鹰”和“鸬鹚”等空对地导弹;专门用于攻击地面雷达等设施的ALARM和HARM反辐射导弹;LAU—51A和LR—25火箭发射器;JP233反机场跑道子母炸弹、“铺??、减速炸弹、Mk.83炸弹,以及燃烧弹、照明弹等。需要时,机身接架也可桂带核弹。用于对空作战,则可挂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天空闪光”中距空对空导弹,以及AIM—9L“响尾蛇”和“麻雀”等空对空导弹。
3、中国飞豹:
和上述这两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投入装备的攻击机相比。中国飞豹的各个方面性能都没有多大优势。,总体上“飞豹”存在发动机低速性差、耗油量大、加速慢,推力不足、隐形性能有待提高、飞机带弹量不足、航程等方面不能与世界现役或未来的战斗机匹配的情况。首先它不是空优型战机,就它的最大1.6马赫的飞行速度在己方没有控制制空权情况下只能成为对手战机的靶子;其次它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如果它以对地攻击为主,那么它的载重量越大则它的飞行速度越低。它只能算是三代机的早期型号。三是它安装的中推的秦岭发动机就决定它的各个方面都只能在争夺制空权以后才能大展身手。
我为什么得出上述结论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空军的飞豹战机安装的是两台国产涡扇-9最大加力推力9305千克,最大军用推力5557千克,中间状态推力4692千克,最大连续推力4692千克,,推重比5.05。同时在对这三种战机进行如下比较:苏-24战机的重量数据空重17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机内燃油9000千克,最大外挂载荷8000千克;英国的狂风最大起飞重量27950公斤,最大载弹量9000公斤;中国的飞豹战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这样可以看出中国飞豹战机的载弹量是最少的。
另外由于受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过低的限制,中国飞豹所能提供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只能达到1.6马赫;而无论是苏-24还是狂风的最大平飞速度(高空,无外挂)M2.2。这就间接证明苏-24和狂风战机装备的发动机性能优良。而且看来如果飞豹战机满外挂处于作战状态时,在进行低空突袭时的飞行速度不可能做到超音速巡航;而且它的作战半径也只能在1000公里以内。对空作战毕竟不是飞豹的作业,它配置的空空导弹看来只是它用来自身防卫的武器。但是中国空军的飞豹战机毕竟是晚生二十年的飞机,在飞机的雷达系统、航电系统、和导航系统方面要先进一些。
中国空军装备的飞豹飞机在西太平洋需要面对的对手是日本空军和台湾空军。无论是在未来的台海战役中还是在中国与日本在中国东海可能发生的冲突中。由于对手本身没有这种类型的飞机中国空军占有一定的战术先机和优势。根据中国飞豹战机的武器配备情况,可是看出它的重点打击目标是对手的海军水面舰艇、作战指挥中心、前沿和纵深雷达站。另外由于飞豹战机的安装有多功能雷达是它在面对对手的二代战机骚扰时具备一定的打击优势。另外据最新一期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国已开始研制新一代、外形酷似俄制苏-32双座歼击轰炸机,该轰炸机航程可达7000公里。在分析了中国航空第一集团的录像之后,《汉和防务评论》得出这一结论。,“中华豹”采用双座舱,装有国产广角平视显示器和多功能显示器,并配以头盔多功能瞄准器。
最近网上有消息称:中国空军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为:“中华豹”的飞机。“中华豹”采用双座舱,装有国产广角平视显示器和多功能显示器,并配以头盔多功能瞄准器。它一共拥有共15个外挂架,机载武器采用了内载,半埋式和外挂兼顾的方式。它携带的C-803超音速反舰导弹X枚,新红鸟空对空巡航导弹X枚,作战半径将可以大幅延伸,弥补没有航空母舰的不足。它以低空10米海面侵入,一次齐射,足可以瘫痪一艘大型舰船。此外,为了提高隐身性能和强化气动外形,“中华豹”使用了向下倾斜进气道,以减少红外线信号特征,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新型纳米吸波涂料及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明显增加,飞机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大为降低。“中华豹”采用新型国产147系列雷达系统,提供多种功能,包括多模式雷达探测,主动干扰,被动电子防御和加密通讯,对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探测距150公里,能够跟踪10个目标,并且攻击最具威胁的4个目标。总之只有在中国海军真正装备了中华飞豹以后,中国海军的对海打击能力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在次之前的飞豹战机只能被看作是一种过度时期的应急作战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