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斥资扶持本土导航产品,资金市场环境是成长关键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集成微型化,卫星导航技术从专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预计到2007年,中国车载导航产值至少超过200亿元。然而目前,国内卫星导航产品大多数都为进口产品。据悉,国家发改委日前经过调查研究,决定立项推广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产品应用,并拨款2000多万元用于芯片国产化。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GPS在民间的利用,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培育了国内的导航定位市场,促进企业开发相关产品。
由于GPS关键性零组件如GPS芯片组的供应仍掌握在几家国外厂商手中,目前我国市场上GPS芯片和OEM接收板几乎都靠进口。国内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出高水平的整机和系统。以GPS车辆跟踪产品为例,核心定位产品主要来源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国内厂家鲜有人自主开发成功,基本是在进口的核心产品上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制造车载终端、自导航和手持定位仪等产品。
2006年3月,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与NovAtel公司联合开发了基于OEMV技术平台的BDNAV板卡。这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双频GPS接收板卡。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指出:“GPS以及其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计算用户接收天线与卫星的距离,来确定用户当前的位置。当卫星信号穿过电离层时,对流层会受到折射的影响产生很大误差。中国的大气环境、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的修正模型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这是技术难点所在。”
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定位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此外,还有我国的“北斗一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卫星不仅使星空更加丰富多彩,也提出了地面接收设备兼容性的问题。
除了资金扶持,产业的自主创新还需完善市场环境。目前,国内GPS市场还存在企业唱独角戏的现状,另外电子地图资源尚未开放、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等,也在妨碍GPS产品的推广与应用,影响了企业的研发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