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汽车市场火爆吸引港商分羹,专家统观全局指点迷津
近年中国大陆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带动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急升。香港业界也积极准备,力求分一杯羹。但在内地从事汽车部件生产超过10年的香港汽车零部件协会副会长罗少雄却指出,港商欠缺与内地一级汽车零件供货商合作的经验,应该循序渐进,先与二级供货商合作,再逐步拓展到内地市场。
罗少雄表示,2005年香港汽车零部件出口值达124.8亿港元,生产厂家达230多间,出入口贸易企业约1200间。由此可见,港商在发展汽车零部件上具一定实力。
但与此同时,港商拓展内地汽车零部件市场时,必须认清发展方法,要扬长避短。因为港商的强项在于电子部件,应发展智能产品,例如感应器等,避免与内地厂家直接争低价产品,也不应与海外大厂竞争关键部件。 他认为,港商在应用电子产品方面的实力较强,应发展一些具创意的产品。
谈到港商的优势,罗少雄认为,内地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但内地汽车零部件生产未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汽车零配件都需要依赖进口。就香港企业而言,若生产成本控制得宜,生产环境又能够配合,加上港制零部件可享用CEPA零关税进口内地,对进军内地市场有较大优势。同时,港商较容易筹集资金及信息发达;港商在珠三角已建立了五金、电子和通讯等制造产业,且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香港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有利物流的地理位置,能提供具竞争力的汽车零配件给内地汽车工业。
当然内地汽车零部件市场商机大,竞争也不少。据统计,目前外商在内地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500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内地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到目前为止已设立了13家独资和合资企业,在内地总销售额近5亿美元。
由于竞争非常激烈,若港商没有直接将产品销往车厂的经验,不要妄想在短短几年内,可将产品卖给车厂,因为所有车厂都有本身固定的供货商,这些一级供货商信誉及财力俱佳,其它企业难以取代。所以,应先与二级供货商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港商在设计及研发上的优势,供货给二级供货商,逐步打入供货商的圈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