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家装纠纷有多难
远离家装纠纷有多难
时间:2005-2-24
无论新房装修、还是把旧房翻新装饰一番,如今,家庭装修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在今年3·15消费者日即将到来之际,据北京建筑装饰协会家装委员会统计,2002年本市家装纠纷引起的投诉仍然居高不下,工程转包、装修造成的空气污染严重、工程质量不合格及遭遇“马路游击队”的“陷阱”是投诉热点。
北京市装饰协会崔世海秘书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其实家庭装修中的一些纠纷本
不该发生,消费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接活转给包工队出现纠纷难解决
2001年初,刘小姐请某装修公司给自家的新房装修,将近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包清工辅料付给装饰公司近4万元钱。入住后的一天夜里,只听“哗啦哗啦”几声脆响,刘小姐家卫生间一侧正面墙壁上的瓷砖都掉了下来,碎瓷片散落一地。刘小姐看着起皮、裂缝的四壁和厨房贴得歪歪扭扭的瓷砖,再也忍不住,下决心找装修公司索赔。
装修公司的态度倒是很好,什么时候打电话都答应来修,就是不见真的有工人来。后几经交涉,装修公司道出了实情,刘小姐家的工程转包给了某施工队,并说返工和赔偿都该找那个工长,公司表示不管。
点评:这样的投诉,北装协有不少。据业内人士分析,北京部分中小家装公司没有固定施工队伍,接到施工业务就转给包工队,按工程总价的20%至30%收取管理费,有的虽然有固定施工队伍,但在装修旺季,也按这样的方式转包。在转包过程中施工管理跟不上,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家装行业门槛低,导致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管理者政策、法规意识淡薄等均是导致投诉的原因。
刘小姐与装修公司签订的正式合同,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应由装修公司负责保修或赔偿,装修公司不能推卸责任。
案例二:工人与公司的纠纷殃及消费者
郑先生在京城某建材家装市场里与一家装饰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本该由装饰公司盖合同章,客户签字认可,再由所在市场对合同进行审查(包括价格等其他项目,市场都要逐项查看),最后盖市场认证章生效。但该公司为了逃避给市场的合同认证费,以给客户降低总价为由,劝他不盖认证章,郑先生同意了。
后来,由于该公司内部管理不善,造成工人与公司之间发生矛盾,据说是工人拿不到工资,就采取了极端的解决方式———破坏在施工地,郑先生家贴好的瓷砖被砸坏,电路被剪断,木格窗、暖气片被锯断,已购买的部分五金配件、饰品等被盗走,给郑先生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那家装修公司也偷偷撤出了市场。郑先生找到市场的投诉部,可合同没盖市场的认证章,市场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