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
我姑娘今年十六岁了 从上高一 以后 一反常态脾气很古怪不爱和父母说话 成绩也不是很好该咋办呀
1 家庭教育
1.1 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消除心中疑虑
部分孩子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爱与父母作对。家长可能也不清楚,为什么孩子突然间就完全变了。他们都不了解,其实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在这个时候,孩子和家长应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作一些认识,这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要求。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生病了,也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小孩不是变坏了,从而客观地认识、正视和对待这一心理现象。
1.2 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解决矛盾
在正面冲突时,孩子和家长都应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但往往控制不了。当大家都冷静下来时,作为子女应尝试先跨出一步,向父母道歉,表示之前说话的语气太重了,希望父母原谅。又或者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可以更主动地表示,其实不想争吵,只是说话语气不太好,希望能冷静地再好好地谈。正因为大家对“逆反心理”有一定认识,只要双方有一方先跨出一步,局面就可能得到缓解,事后再把之前争吵的问题妥善处理。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克制自己对孩子的高期望值,舒缓孩子的压力,要求过于苛刻,也容易引起孩反应的过敏。
1.3 尊重孩子的人格、隐私及兴趣爱好
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不仅成年人需要尊重,孩子也有得到他人尊重的权利。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孩子希望尽快得到认同和尊重,作为最亲近的父母应认清这一点。但父母往往以“为了你好”为借口而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如偷看私人信件、偷听电话等。这种行为只会引起子女更强烈的对立情绪,使已经紧张的家庭关系更趋恶化。家长们禁止做出侵害孩子隐私的行为,多与孩子沟通,多从正当途径,如谈心、一起看电影、共同参加体育活动等,从而获得孩子的信息。
1.4 正确评价,不吝啬地给予肯定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急于想成长为“大人”,想尽快得到大人的肯定。当孩子做得好时,不防给予赞扬与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倍受关注的。对于子女要做的事不要每件事都去指手划脚,有很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里的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共同策划旅游行程等,若他们的见解正确、意见合理,也不防以他们的意见做决定,让他们有被当成成年人的认同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当孩子有不足的地方,家长可以作出善意、婉转和讲究技巧的批评,
父母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也许父母的烦恼就增加了。他们会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难管教。做为孩子,他或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出现所谓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大致出现在10~20岁的孩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注意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家长越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东西,他们就越想知道和得到,这时家长要注意与孩子在情感上进行真诚、而耐心地交流。
2.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采取专制的手段管教孩子。当孩子成长到了产生逆反心理的时期,就会出现独立意识强、故意要显示自己能耐的心理,加上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所以就显得更加与父母对抗。家长在此时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决权,即使孩子出了些差错也不要过多责怪。
3.我国的多数父母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一旦与父母发生抵触,做父母的总喜欢摆出长辈的架子、采取“高压”政策来管教孩子。这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渐升级,甚至出现说谎、逃学等不良行为。因此,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并且养成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彼此想法的习惯,同时对孩子说话的态度要真诚、恳切。
总之,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家长的只有通过亲切的心理交流和正确疏导,才能彻底矫正。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性格在初一年就已经学过了,而我的再一次拿出来讨论,是因为我们的角度不同,课本是从一个教学的角度切入,而我现在是青少年,我想我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我们青少年的心理。
我现在想讲的是我们青少年的叛逆所导致的问题分析:
1.现在在我们学生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什么清钱,打群架等违法违纪的行为,在我的角度看来他们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是家庭问题,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不够,常常以为让他自己来是最好的,可时让这些孩子口袋里有了钱,经常无所事事的在外面打转,因为他们的管教不够,所以他们就没有很深的是非之分,经受不住一点诱惑。开始就跟这些所谓的“混混”混在了一起,家长又没有及时的纠正,时这些孩子越陷越深,当出事了,为时已晚。这是这些孩子就会受到处分。第二是受电视和朋友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科技发达,电视已经是很平常的事物了,在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有很多是适合成年人看的电影,例如比较暴力的,色情的……,我们这些看了这些的例如暴力的电影,就会有一种把电视中那些主角当成“偶像”,就会去模仿;还有就是被那些“混混”的“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的行为所误导,以上的两种也是会导致我们违法违纪的重要病毒。
2.是我们现在青春期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早恋”,在初一的《思想政治》中就会说到我们的“早恋”,唯一的方法就是一旦发现和某位异性有感觉就要远离她(他)来控制自己的感情。可是又有几个人会真正做到呢?基本上电视上的连续剧和电影至少有75%以上的节目与爱情有关。我们看多了就会去模仿他门的“山盟海誓”,还有就是我看来最严重的就是“争风吃醋”,我举一个例子,某男生甲喜欢女生甲,可同时男生乙也喜欢女生甲,且女生甲和男生乙又走得比较近,这时,男生甲就会学电视上的节目来“横刀夺爱”,对那个男生乙说:“你最好离女生甲远一点,否则我要你好看!!”结果我就不说了,真实的社会中,不,应该说是在我们中就会有这种事情频频发生,而且这不是男生的专利,女生也有,而且不少。经常在我们的耳边经常会听到XX是XX的马子或是XX是XX的凯子,这写我们不该学的词语,我们却会一个又一个的学得比课文还好。…………
叛逆的心理还有很多,我就不多讲了。从以上的两种问题中就都和电视有关,其实这个和电视没什么关系,知识我们看的人的精神意志的薄弱,是非观不鲜明,经常会使我们对一件事情会有许多的误解,可是有的人却把这些误解当成真理中的精华。不管是当“混混”还是早恋,这些都是不对的,没有异议。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青少年人明知故犯呢!这就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家庭,学校,逆向的环境,不管什么,最重要的还是我们青少年自己,我们正处在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如果安然度过,一生中变坏的基率就很小,如果在这时出了什么意外,那你的一生就不可能会平静。所以我们青少年首先要认识这个社会的是是非非,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者就是要增强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品行,要按照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来做。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则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1.要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不能把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社会,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2.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这里须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3.要改善教育机制。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要掌握好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要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杜绝出现“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教育者要爱护和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坚决反对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