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古生物及生物进化-宇宙起源】 动物世界
晴朗无月夜,我们在北方的天空,很容易就会看到北斗七星,七颗亮星排列成一个斗形,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分别是大熊座的α、β、γ、δ、ε、ζ和η,中国名称分别叫天枢(北斗一)、天璇(北斗二)、天玑(北斗三)、天权(北斗四)、玉衡(北斗五)、开阳(北斗六)和摇光(北斗七)。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形,故名都魁,或名魁星,又叫旋玑。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又称玉衡。北斗七星中,除天权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由于北斗七星都比较明亮,所以常用来作为指示方向的重要标志。
天枢和天璇两星相距约5°,如果把这两颗星用线段连接起来,沿天璇至天枢方向延长约五倍,就可找到一颗恒星,这就是著名的北极星,即小熊座α。北极星是目前来说距北天极最为接近的一颗亮星。在北斗七星中的北斗六12′处有一颗稍暗的四等星(晴朗无月夜,眼力较好的就能看到),这颗星叫“辅”,即大熊80。
北斗六旁边还有一颗恒星,这颗星叫“辅”,即大熊80。
我们现在所看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其实不是永恒不变的,由于恒星自行的缘故,它们在距今10万年前和10万年后,形状都有很大的不同。北斗七星离我们远近不等,距离大致在60~200多光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