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状星云【古生物及生物进化-宇宙起源】 动物世界
蟹状星云位于金牛座,距离我们大约6500光年,大小约为12×7光年,亮度是8.5星等,肉眼看不见。对蟹状星云最早的记录出自英国的一个天文爱好者(1731年),1771年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在制作著名的“星云星团(M)表”时,把第一号的位置,留给了蟹状星云,编号为M1。
1892年美国天文学家拍下了蟹状星云的第一张照片,30年后天文学家在对比蟹状星云以往的照片时,发现它在不断扩张,速度高达1100公里/秒,于是人们便对蟹状星云的起源发生了兴趣。由于蟹状星云扩张的速度非常快,于是天文学家便根据这一速度反过来推算它形成的时间,结果得出一个结论:在900多年前,蟹状星云很可能只有一颗恒星的大小。因此192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首次把它与超新星拉上了关系,认为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遗迹。
那么能不能找到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记录呢?在西方的史料中,没有找到相关的任何记录,但在中国的史料中,却找到了很多有关1054年曾有过超新星剧烈爆发的珍贵记录资料。《宋史.天文志》载:“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出天关,柄可数寸,岁余稍没。”《宋会要缉稿》中则载: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茫角四出,色亦白,凡见二十三日。”根据中国的史料记载可知:1054年7月4日,在金牛座突然出现了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最亮时亮度超过-5星等,白天也可见,一直持续到1056年4月6日才从肉眼中消失,历时64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