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白沙县黎族卷|报价¥17.20|图书,社会科学,社会调查,满都尔图
品牌:满都尔图
基本信息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359 页码
·出版日:2002年
·ISBN:7105051442
·条码:9787105051441
·版次:2002-9-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是国家“九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得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实施完成。本项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市、旗)为单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丛书不仅可为有关领导部门的决策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媒体推荐
总序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项目酝酿于:1990年,1992年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持实施。1993年以来,课题组在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以县(旗)为单位选择了若干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少数民族调查点,开展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调查,截止到1996年底已完成了12个点的调查任务。随着调查工作广泛深入的发展,这一项目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选点式的调查在全面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的现状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而点面结合的调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需求方面则绝非一个科研单位可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该项目于1997年9月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列为国家重大项目,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共同主持。
20世纪50年代,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这次延续到60年代的调查,是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相适应的。它所产生的成果,为我国开展民族识别、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各项民族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加强民族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资料,其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
90年代,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鼓舞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陆路边疆外部环境的改善,少数民族地区面l临着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后方”,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转变的契机。但是,由于发展起点总体上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内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实现程度较低,全国的贫困人口也大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在改变现状和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起来。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对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开展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客观地反映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现实成就和存在问题,深入地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思路,为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同时,在50年代民族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少数民族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变化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记录和保存大量、丰富的民族学资料,而且可以对我国民族研究各学科的发展充实新的学术养分。我们相信,这套建立在应用研究和学术研究相结合基础上的“丛书”,对推动我国的民族工作的发展和民族研究事业的繁荣,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发展起点生产力水平落后,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使得对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
总序
前言
综合篇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地理环境
第二节 自然资源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二、民族干部的成长
1954年白沙县387名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为76名(黎族75名、苗族1名),占干部总数的19.6%;1971年少数民族干部增加到326名,占干部总数1762名的18.5%;1981年少数民族干部740名(其中黎族730名、苗族6名、其他少数民族4名),占干部总数2158名的34.3%,比1971年增长15.8个百分点;1987年少数民族干部1281名(其中黎族1254名、苗族19名、其他少数民族8名),占干部总数2793名的45.9%,比1981年增长11.6个百分点;1991年少数民族干部1383名,占干部总数3060名的45.2%,比1981年略低;2000年少数民族干部增加到1772名,占干部总数3322名的53.3%,比1991年增长8.1个百分点。
2000年1772名少数民族干部中,县处级干部(含副职)14名,占同级干部总数的61%;科级干部(含副职)261名,占同级干部总数的73.9%。
为了培养选拔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白沙县党政领导招聘干部时,采取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优先,新录用或选拔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年龄和学历上适当放宽的政策。对于在职的少数民族
干部采取在职培训,挂职锻炼,离职学习等途径,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2000年全县1772名少数民族干部中,大专文化程度者387名,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21.8%;中专文化程度者
851名,占48%。
三、妇女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壮大
在白沙县管辖的各乡镇(不含行政系列不归属白沙县的国营农场),黎族人口占80%以上,因而白沙县妇女干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民族干部培养的一个侧面。
1971年白沙县妇女干部共计270名,占全县干部总数1762名的15.3%;1981年全县妇女干部330名,占当年干部总数2158名的15.3%;1987年妇女干部373名,占干部总数2793名的13.6%;1995年妇女干部753名,占干部总数3132名的24%;2000年妇女干部773名,占干部总数3322名的23.3%。
2000年,在773名妇女干部中,县处级干部2名,占县处级干部的8.7%;科级干部9名,占同级干部的11%;副科级干部44名,占同级干部的15%。
下列数据并不完全反映妇女干部队伍的情况,但仍可看出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妇女干部队伍成长的一个侧面。
截止2000年9月,全县共有中共党员5365名,其中女党员803名,占党员总数的15%;中共白沙县第九届代表大会200名代表中,女代表36名,占代表总数的18%;中共白沙县第九届委员会21名委员中,女委员2名。白沙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62名代表中,女代表40名,占代表总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