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会发生突变,突变可以自发,也可以诱发,这是每个稍有生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在加拿大生物化学家M·史密斯(1932-2000)发明定点突变法之前,突变株的产生必须经由自然界或用化学等方法诱使基
遗传物质的结构是怎样的?它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体又是如何执行遗传指令合成生命物质的?从遗传学20世纪初诞生并走过50年的探索历程后,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成为生命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20世纪50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与中心法则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以非常简洁明了而又极其优美的表达形式,共同揭开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生命物质合成的秘密。如果说由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基因遗传学说是细胞遗传学理论的代表
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的发现和部分基因排序的测定,打开了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但科学家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仅是探索、揭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也就是说,要像传说中的上帝
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可喜的变化,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梦想的未来世界。但是,就在我们为扮演了上帝造物主的角色而沾沾自喜之时,一片阴云也袭上人们的心头:我们在干预具
这时,人们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孟德尔遗传三定律的正确性,但孟德尔学说中的遗传物质——“遗传因子”究竟在细胞中的什么地方呢?19世纪70年代后的20多年里,显微镜、切片机和化学染料的改进和发明,促进了
基因是否真的存在于染色体之中?萨顿和贝特森还只是作出了肯定的猜想。首先以实验结果证实这一猜想的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1866~1945)。起初,摩尔根对孟德尔遗传因子学说持怀疑态度,因为这一学说缺
很多人都听说过关于美人鱼的传说,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那位美丽善良的小人鱼公主更是妇孺皆知,我国古籍中也曾有过美人鱼的描述:“水中有白骥,状类妇人,乳阴具毕,唯尾似鱼。”尽管到目前为止,大
每当我走进父亲的办公室,总会看见他桌上放着的一些培养皿,里面装的是菌群。它们就象一个住着许多居民的城市,在每一种细菌中都有一个国王,他长得瘦瘦的、高高的。国王有很多仆人,这些仆人长得矮矮胖胖的,跟皮球
DNA的分子链切开后,还得缝接起来以完成基因的拼接。1967年,世界上有5个实验室几乎同时而且独立地发现并提取出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修复好DNA链的断裂口。它和内切酶是一对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