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趣闻-弃权之风弥漫世界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足球运动又获得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国际足联也开始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这样原定1942年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足球赛推迟到1950年6月在巴西举行,巴西人为此建造了一个容纳20万人的马拉卡纳体育场。
这届世界杯开始有33个队报名参加,但是后来变化较大,有不少国家临近比赛时突然宣布弃权,像奥地利、比利时、阿根廷等,给竞赛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比赛的进程,弃权之风弥漫世界杯。
在这届比赛中,大英帝国重进国际足联,并且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第一届世界杯赛冠军乌拉圭也由对抗结为友好,决定参加本届比赛,恢复了和欧洲体育的联系。
在预选赛中,大不列颠联邦(英国)的4个队分在第一组。按规定可有两个名额进入决赛。从1898年起英国每年进行一次传统的足球比赛。半个世纪以来,这个传统比赛的胜利者不是英格兰就是苏格兰,双方势均力敌,水平接近,特别是苏格兰更不承认英格兰有什么优势。所以在这次比赛之前,苏格兰放出空气:“今年的比赛中,如果苏格兰获第二名,我们将不参加世界杯赛。因为以第二名的身份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有损于苏格兰的荣誉。”比赛结果,他们真的得了第二名。于是,他们立即宣布弃权。这样,16个决赛名额出现了空缺。
苏格兰一开弃权先例,其他队由于种种原因,也纷纷仿效,弃权之风愈演愈烈。这给组委会带来了烦恼。
第三组是比利时、瑞士、卢森堡。比赛没有真正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原来很有希望取胜的比利时队宣布弃权。原来该队参加国际大赛,必须从各职业俱乐部抽调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组成国家队,这样一来,这些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足球大赛,减少了各俱乐部的收入,因此各俱乐部向足协施加压力。最后因组织不出像样的国家队弃权。
奥地利、土耳其、叙利亚一组,首先是奥地利队弃权,接着叙利亚队也退出比赛。这样土耳其队捡到了“皮夹子”,没有任何比赛就进入世界16强,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可是,两个月之后,土耳其队也宣布弃权。这样,决赛又出现了空缺。
南美洲分成两组,每组都取两名参加决赛。其中一组因秘鲁队和厄瓜多尔队弃权,巴拉圭队和乌拉圭队不战而胜,取得了决赛权。另一组又爆出冷门,阿根廷因为经济危机组不成一支国家队,宣布弃权,对国际足联震动很大,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由缅甸、菲律宾、印度等亚洲国家组成的第10组,也没有进行比赛,一个接一个先后弃权,相继退出了比赛。
这样预选赛之后只有13个队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出现了三个空缺名额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