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度十大科技骗局
2006年过去了,地球绕着太阳转了一圈,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与此类似,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关于人类社会的许多故事都像一幕幕戏剧一样,循环往复地不停上演着。花开花落,月缺月圆。如果说,人类所经历的大多数景象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的话,那么,还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真切地感觉到历史的列车在往前开。
如果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那么这个答案恐怕就是科学。科学总是把人类智慧的认知范围一点点地拓展开来,从未知到已知。这种轨迹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出循环的迹象。似乎惟有在求真务实的道路上,人类不会倒退。
但虚假的东西在循环着。中国年度十大科技骗局已经评选了两届,驳斥声和赞扬声一样都表明了它的巨大影响力,但我们至今看不到停止下来的理由,因为我们发现,虚假的东西从来没有绝迹。
作为一家媒体,我们消灭不了任何东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虚假指出来,让它们和真实一起亮亮相。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为我们热爱真实,所以愿意不惜任何代价来捍卫它。
正因如此,尽管每一届的骗局评选都给我们留下了来自反驳者的伤痕,但伤口是会痊愈的,心中之爱却永不改变。我们依然存在,所以推出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1、念力医学包治百病
事件回放
2006年5月14日,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中播出了“念力医学”讲座。作为“太极五行自我康复工程创始人”、“抗癌高人”、“念力医学创始人”,讲座人何斌辉提出了“只要通过念力来进行治疗,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愈”的概念,整堂讲座围绕过去少为人知的念力。讲座一经播出,引起了公众的哗然。
记者通过暗访了解到,要想通过“念力医学”来治病,只要花3000元买一个MP3就可以了。在这个MP3里,有何斌辉关于“念力医学”的全部精髓,根据MP3的引导词,每天坚持10个小时以上的练习,就能提高免疫力,最后癌症康复,彻底根治。
记者调查
记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几个疑点,首先,所谓大师何斌辉从没有学过医学,他曾经是广东省南方歌舞团的一个灯光师;其次,他的头衔也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再者,不问病因、病情,直接听MP3治病的方式也遭受了医学界众多专家的质疑。北京肿瘤研究所的张珊文教授表示,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致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绝不能一刀切。他认为,念力这种治疗方式对癔病可能是有效的。
而著名的科技打假人方舟子则明确指出,江湖医生用来糊弄人的惯用说法就是治不好就怪你心不诚,而不是他的方法不行,碰巧治好了就是他医术高明。唐逸
2、河北奇人蒙眼辨物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17日,河北《燕赵都市报》刊登报道,“灵寿农民培训孩子绝活,声称敢于叫板司马南”。报道称:河北有个名叫马承杰的农民,培训自己的儿子和两个侄女掌握了蒙眼辨物的特殊本领,而且他表示自己的绝活绝非伪科学,因此他叫板要挑战反伪斗士司马南。
记者专赴河北,见到了马承杰和他的两个侄女。马承杰让两个孩子现场给记者表演了蒙眼摸牌、蒙眼读报和蒙眼猜牌。
记者调查
在现场调查中,记者发现,被蒙住眼睛的孩子只有当扑克牌正面对着自己的时候才能猜中牌的花色和数字,而且如果不让孩子戴上马承杰自备的眼罩,而是让他们的头套上记者的深色外套,或者不让马承杰发出可能带有提示信息的声音,则特异功能也立马消失。记者怀疑孩子在表演中通过某些方法偷看了扑克牌。著名魔术研究家傅起凤介绍,猜牌的方法有千百种,关键在于道具和技巧。其中技巧包括消息传递、蒙眼技巧,以及控制扑克牌排序等。刘慧
3、丘小庆论文公布新发现
事件回放
2003年12月,丘小庆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种作为新型靶向性、特异性抗生素的杀菌工程多肽》的论文。丘小庆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抗菌素多肽PH—SA,比目前最强效的抗生素都要厉害,并具有“杀敌不杀我”的特殊功效。该论文发表前,丘小庆的所在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已签署了一份协议,将此技术转让给了后者。而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随后的日子里试图将丘小庆论文中提到的“新型抗菌素(PH—SA)蛋白”在现实中还原,但始终没有成功。 (奇闻趣事网 http://www.iqiqu.com)
记者调查
受四川新泰克公司委托的西藏华西药业公司对PH—SA的真实性进行了全面印证实验,结论却是:杀菌功能并非所谓的抗菌多肽(PH—SA),而是制备过程中掺入的高浓度链霉素残留量所致。当链霉素残留去除后,PH—SA无任何抗菌活性。
此后,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国的合作伙伴PROPHET公司在四川抗生素研究所出具的一份正式的PH—SA药效报告中,发现实验报告结论与丘在该论文中所表述的完全相悖。唐逸4、排毒基能排身体毒素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播出《排毒基真能排毒吗》的报道后,一种名叫“排毒基强离子排毒仪”的产品正在市场上热销。该仪器像一个普通电动脚盆,使用时往注满水的盆中放入双脚,加一些精盐,启动仪器,过了一段时间,盆中开始出现绿色、棕色的絮状物质,据说就是从脚底排出的体内毒素。
但是《生活》栏目记者向专家请教后得知,这其实是个只要用高中化学知识就能戳穿的骗局,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解实验。精盐溶于水后形成了电解质溶液,在通电的情况下,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记者调查
美国华盛顿医学院没有叫巴士巴的医生,他也没有医生注册登记。莱恩科妮娜只是一个普通的加州医生,1986年才获得行医执照,是芝加哥医学院毕业的,不是芝加哥大学。在奥姆尼康公司的网站上,也没有排毒基的任何相关信息。孙燕燕
5、学习魔法石提高智商
事件回放
2006年4月,热心读者尹先生致电记者,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展销会上展出了一款名为“学习魔法石”的产品,该产品的宣传资料显示,“学习魔法石”可以提高智商和记忆力。
“学习魔法石”由神农(湖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据这家公司介绍,他们是加拿大神农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第一家独资公司。
2006年4月8日,记者在该产品的北京销售中心现场体验了“学习魔法石”,除了灼痛感并无其他感觉。
记者调查
记者试图联系加拿大神农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专家,却未找到该公司下属科学院的网站和任何资料。湖南神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的销售部门的一名女士称,“学习魔法石”不在加拿大生产,生产基地在湖南,他们只是引进了加拿大的技术。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一名专家指出,在传统的中医针灸领域,没有“定神穴”这个穴位。陈凡冯雪马佳
6、“金能量”是基因高科技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29日,《天府早报》发表了题为《揭开金能量谜团》的报道。该报记者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骁才联动出击,掀开“金能量”的“神奇”面纱。
“金能量”在他们的宣传资料上声称,“金能量,我国第一个健康开关产品”,并称该产品中所含的核酶(全能量)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治疗功效。
记者调查
中国华能集团北京总部一工作人员明确提出,华能集团主要是进行水电开发方面的项目,根本没有参与到任何医药方面的业务,而参与“金能量”的研制更是无从谈起了。
对于“金能量”资料中提到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曾耀辉教授为主的专家组”,该校生物系办公室潘主任表示,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前年已经撤销了。吴洣麓 (奇闻趣事网 http://www.iqiqu.com)7、保暖内衣能减肥润肤
事件回放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某电视台一到凌晨就反复播放这样一则广告,称该内衣可以滋润皮肤,使干燥的皮肤变得细腻、光滑,内衣里含有胶原蛋白。而另一家电视台播放的内衣广告则说,自己的内衣可塑身减肥。
记者调查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专家李经主任表示,一件保暖内衣就能够减肥、燃脂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减肥产品,无论是药物还是器械,都要在检测合格、有效后,发布给业内人士,而这些所谓的减肥、燃脂内衣是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认证的。
北京安贞医院的张医生称,胶原蛋白确实能够使皮肤保持弹性,但是保暖内衣中含有胶原蛋白即可滋润皮肤的说法不可信。
业内人士透露,这样的广告宣传就是概念炒作。如果胶原蛋白这么容易吸收,只要洗一水,保暖内衣上这些所谓的“有效物质”就都被洗掉了。吴洣麓
8、“汉芯一号”中国造?
事件回放
2006年1月17日,一举报人在网上指责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高端DSP芯片———“汉芯一号”发明人陈进弄虚作假,将从美国进口来的芯片加上了汉芯字样的标志,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举报信立刻引起了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视,成立的专家调查小组于1月28日开始着手调查工作。历经三个半月的调查,终于揭开了“汉芯一号”的造假内幕。
记者调查
上海交大关于“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的通报中指出,陈进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汉芯一号”,是一款208只管脚封装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由于其结构简单,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为了在上海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能够达到所需的宣传效果,陈进等预先安排在“汉芯一号”演示系统中使用了印有“汉芯”标识、具有144只管脚的芯片,而不是提供鉴定的208只管脚的“汉芯一号”芯片。调查表明,当时汉芯公司并没有研制出任何144只管脚的芯片,存在造假欺骗行为。
专家调查小组历经三个半月的调查得出结论:汉芯系列芯片造假属实。冯雪
9、打着解放军牌子的“老军医”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15日北京科技报刊出《网上流行老中医》一文,指出各大门户网站都在登载一家号称专治牛皮癣、鱼鳞病、白癜风的“全国最大的皮肤病研究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生物基因研究院”的广告。经记者多方核实,是打着“老军医”的名号在进行欺骗。
记者调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并不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没有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倒是从事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但是也没有一个叫“生物基因研究院”的研究所。
广告推销的两种药,一种是专治牛皮癣、鱼鳞病的“丹神十八味欧曲丸”,一种是专治白癜风的“朴素白癜风丸”。但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基础数据库里均查不到这两种药。孙燕燕
10、“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出售爵位
北京科技报
事件回放
在《北京科技报》将“中国管理科学院涉嫌3万元兜售院士”列为“2005十大科技骗局”之后,“兜售”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2月,有知情人向记者披露,一家名为“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的机构正在以2万元兜售“爵位”。爆料的蒋地厚先生只是一名宜昌市武家岗区武临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医生,他称接到了“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邀请参评“院士”的函件。
记者调查
2006年2月23日,记者向香港教育统筹署进行了查询。香港教育统筹署的答复很明确:“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根本没在那里注册或临时注册,香港教育统筹署对“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一无所知。
同一天,记者联系了英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新闻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知道“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和香港皇室文化研究会,更没有与其有过接触。这名工作人员介绍,“终身贵族爵位”的授予必定由英国女王本人或女王委托的其他王室成员授勋,决不会授权给社会性的其他机构来操作。吴洣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