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印象 配角更突出

电影《南京,南京》进行了首轮点映,抱着很复杂的心情去看了这部电影,是因我也有着不可避讳的民族情绪,一边,很怕那种血淋淋的场面给自己制造太多的压抑,一边,又怕因各种复杂的情绪激荡让我无法安心下来仔细阅读这部带有明显个人痕迹的创作。很纠结,纠结到片尾字幕出现时都忐忑着,拿不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去判断这片子的优劣,我想,我莫不如也与导演一样,也留个白,暂且不去深入讨论电影本身的问题,是好是坏的话语,交给观众们去评说。
既然不扯电影,那就不妨说说演员,片中咱中国的几个大牌的男演员都不是主演,都是在给这部观点模糊的影片做嫁衣。最重头的刘烨,只是在开篇时的抵抗、被俘、遭屠杀的段落里作为一个立体式形象出现,长打几十分钟的戏里没超过两句台词,给人印象不深。相比之下,范伟与秦岚这一对两口子倒还丰富些,从屠杀前至生死别离时人性蜕变较大,表现也很好,可谓是最具观众缘的组合。
宣传中,高圆圆是鲜明的女一号,但在影片中,我倒觉得秦岚的戏份更多也更立体一些。开场时,秦岚坐在黄包车上的茫然很点题,作为南京难民中比较幸运的阶层,她的觉醒性以及精神都于此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游移。在描述她与范伟扮演的唐先生的家庭段落时,一种小市民的市侩以及默然很写实,国难当头,想到的仍旧是卷发、养颜甚至是伸手扣掉丈夫当月的工资。这种细节,其实也是整部电影里最完整、最剧象化的细节部分,可以说一冷一淡之间,整个人物都活了。
高圆圆是个如同刘烨那般的样板式形象,人物发挥从空间到时间上都不大,秦岚反倒很抢戏,如在难民营里与妓女打麻将,表现出一种“与我无关”式的高调姿态,甚至还有着鲜明的优越感,毕竟,老公是拉贝先生的秘书,自己以及这个小家庭都会在这重关系下得到庇护。但在灾难降临时,她整个人都崩溃掉了,孩子被活生生地丢到楼下摔死,自己与小妹被拉到日军军营里被轮奸,这时候她才意识到丈夫的所谓高等身份以及那张靠出卖拉贝以及难民所换来的证件也如废纸一样,国难面前,没有谁能被保全,大家都难逃一个受害者的宿命。
直到摆脱日军禽兽般的虐待后与丈夫相见,她才表现出了小女人一般的情愫,也正是此时才对唐先生产生那种超越“生活保障”的爱,丈夫送走了她,选择留下面对日本人的屠戮,两人铁丝网前的生离死别很是牵动人心,这是电影中唯一的感情戏部分,很打动人,秦岚就是以这么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人物蜕变经历强行超了车,使自己站到了“女一”的面前。
如果说打表演分,那我觉得秦岚在整部影片里当与扮演唐先生的范伟并列居首位。大历史下的小情怀,演绎得直击人心,丝丝入扣,其实已是有所突破,而且风头盖过过于脸谱化、形象化的男一女一们,实在是难得。如果凭借本片的表演,她赢取一系列的荣誉与表彰,那我一点也不奇怪,她应该感谢陆川对唐太太夫妇这一大段人物与情节的精心安排,而影片也同样要感谢她与范伟这么朴实而鲜活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