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鱼:寂寞高手--天后K歌团
1
温榆河,机场高速。
残阳如血。
萧萧木叶间,一辆绿色奥迪匆匆穿过一座收费站。
这条通往繁华市区的路,和这绿色奥迪里的女人,同样名动江湖。
这条路,曾以还贷的名义收过多年买路钱,如今,它已是人皆可知的富路,富得冒油。
这女人,曾以天后的名义行走多年娱乐圈,此时,她已倦怠,意图归隐晴翠园。
但名声,有时就像是个包袱,一个永远都甩不脱的包袱。
就像这条路,即使它额外创造了亿计的利润,可依旧不允许人免费去飞翔。
就像这车里的女人,即使她已厌倦,可很多人,依旧不容她厌倦、不愿她永远归隐……

2
高手寂寞,是因为这个江湖太寂寞。
当集邮般买十元一盘的正版卡带成为个人的怀旧史、当CD给个电脑就能复刻、当下载成为习惯、当山寨成为主流……出专辑做歌手开音乐公司,还有什么前途?还有屁意思呢?
冷兵器时代,她们是一群高手。在江湖上,都有这样那样的别号。
到了2.0时代,她们集体选择扛着存折回家,生娃,做家庭妇女。
但有时,她们也会怀念自己那白衣飘飘的年代,也会想起哪一首首已成经典的歌谣。
于是,相约朝阳钱柜——喝酒,K歌。
有相熟者“鲁豫有约”——路遇她们的相约,惊艳于她们的风采,当街大呼:“唉呀妈呀,王菲老师那英老师赵薇老师……你们怎么组团儿从电视上跑下来啦?!”
从此,寂寞女人化解无聊的聚会在江湖上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后K歌团!
真实的娱乐历史,往往比寂寞的高手还要无聊。
3
那英喜欢王菲,却不怎么喜欢李亚鹏。
不喜欢李亚鹏的原因是因为他比较帅,比较帅在那英老师的字典里等同于有点危险比较坏,对于那英老师雾里看花一样的劝诫,王菲老师总是一笑而过,实在被那姐的热切逼急了,她会说:“既然男人都那么坏,我干嘛不找个帅一点的呢?”
她这样一说,往往那英就没词了。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那英还是决定,找一个比较不帅但比较不坏的男人。
截止发稿,她们的婚姻都没问题,都挺美好。
看来经验有时候是靠不住的,有时候豁出去试试,比放馊了满肚子的经验要靠谱。
“下岗天后”那老师和王老师的生活一直像她们的丹田和假音一样影响着还没下岗的天后赵薇。因为年纪比这两位姐姐小经验没有她们老,所以赵薇的感情一直没有什么具体下落。对此,赵薇一度很着急。

4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高手,不用跟她打架。
跟高手打架会比较危险。因为谁也掂量不好出手时的轻重快慢。
但高手们独特的气场却很明显。
这种气场,虽很难用精美的文字去具体描述,但用大白话却能让你一目了然——真,傻。(不是真傻)。
所以,不要相信精美的文字,就跟不要相信唱片封套上精美的介绍文案一样。
好听的歌和牛逼的人,往往都像大白话一样简单直接。
真,傻。
这是王老师那老师赵老师之所以好的跟毕老师一样的原因。
因为真,所以她们习惯不了别人的假。
因为傻,所以聪明的人往往拿她们没什么办法——我都这么傻了,你还能拿我怎样?
在高手们下岗泡钱柜的日子里,娱乐圈也好,歌坛也好,出了很多假人和聪明人。这些人假到让人们信以为真,这些人聪明到让所有人以为自己懂这个圈子了。
所以,失却了距离,产生不了神秘的美感,这个圈子,也就彻底的寂寞了。5
话到此刻,如果我不利用语文老师交给我的“例证法”,证明一下她们有多真,或者有多傻,相信一定有太多聪明的人会跳出来大骂:“你丫在这犯什么神经病,云里雾里瞎念叨什么啊!”
此时,我当然不会说,我这么做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在完成一篇每周必写的作业而已。这样你我多没面子啊。
所以,我会用一些真实的故事,来掩盖我最为真实的想法。
其实,娱乐圈最真实的故事,我肚子里还有好多,可我,为什么要竹筒倒豆子,全说给你听啊?——你倒是高兴了,咧着嘴评点故事的好与坏、真或假,可你在意过别人的感受吗?
跑题儿,回来,开始讲故事了。
说到真,我想讲点那老师和王老师之间的故事。
还记得王老师上次生孩子吧,生完孩子以后,王老师终日闭门谢客,不愿任何人来打搅。可作为多年的好友战友麻友酒友歌友和损友,那老师怎会甘心在这样一个危情时刻,少了自己的身影呢?
于是,她开着车,载着满满一车买给孩子的玩具,跑到王老师家砸门——老娘就是要来慰问你和孩子,你不开门都不行!
一进门,那老师就做出了让人又爱又恨的举动:像东北大婶一样盘着腿,坐在人家客厅的沙发上开始嚎哭——“我说王菲啊,你的命咋就这么苦啊……”
据说当时在场的所有见证者都为之动容,主人家不得不陪着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谁来安慰谁了。
这样的朋友,你交吗?
这样的故事,你信吗?
6
高手之所以寂寞,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他特别,所以很难找到同类。
那老师的真和傻,在王老师赵老师身上同样存在。
她们因为真和傻而闹出的段子,同样令人匪夷所思。
某经纪人至今念念不忘她亲临天后团K歌现场的故事,一群人凑在一起玩啊闹啊,身边出现的人,不光有这三个傻大姐,还有因为她们的真实个性而心甘情愿做朋友的一大帮人,这伙人,出现在唱片封套上都是“一代人青春的见证者”,“一段华语乐坛跨时代的传奇”。可到了朝外钱柜一楼的包厢里,却都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
传奇也好,见证也好,其实都是别有用心的,貌似聪明其实挺假的。
“天后”也要交朋友生活,“传奇”也少不了吃喝拉撒。
所以,当这个经纪人怀着兴奋的、忐忑不安的、好梦成真小鹿乱撞的心情,和天后王菲玩了一晚上的“小蜜蜂”之后,王菲突然像酒醒一样问她:“你谁啊?我怎么不认识你?”
这类猝不及防的问答一位王菲的歌迷也曾“见证”过,后海,王菲突然出现,该歌迷兴奋的冲上前索要签名,一位卖花大姐悄悄发问:“王菲是谁啊?”王菲微笑作答:“其实,王菲是一个傻X”。然后平静的走进酒吧。
这样的故事,你信不信无所谓。
但这样的人,却比派对上那些不熟装熟,或者绯闻里那些熟也装不熟的人,活的自由与精彩。
7
跟赵薇老师永远能从一大堆衣服里找到最土气的一件,然后穿在身上一样。我们目前从事娱乐报道的媒体记者,永远能从最简单的新闻里咂摸出最复杂的故事来。
可问题是,土气的衣服永远是土气的,貌似复杂的故事,往往是一厢情愿,自作多情。
赵薇虽然不会挑衣服,不会打扮自己,但她的个性却让她在多年摸爬滚打之后拥有了最忠实的粉丝群。纵然时不时遭遇谩骂,可到任何时候,都会有理智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人站出来挺她,跟某些疯狂的,邪教般的粉丝不同,个人觉得,赵薇的粉丝,范冰冰
的粉丝,其实才是最具个性的粉丝才是肯思考的粉丝,肯思考,偶像才会有未来。
遗憾的是,粉丝都开始思考了,很多娱乐媒体,却依然用头走路,用屁股思考。
8
比如上周盛传的王菲复出。
大部分媒体,包括不少貌似“懂娱乐圈”的牛叉媒体,都是这样的思路——王菲要拍广告了——她是借此机会复出吧——她复出,是因为她过日子没钱了吧——她过日子没钱,一定是李亚鹏挣不着钱吧……
这是线性思维,不是发散思维。更不是逆向思维。
其实,王菲复出的故事应该这么写——王菲要拍广告了——为什么拍?拍的什么品牌?——这个品牌跟谁交情好?——他们怎么说动王菲的?——若想搞定王菲,关键人物是谁?——王菲答应拍广告——就一定是复出吗?——仅出来赚笔钱可不可能?——赚钱为谁?她缺钱吗?——除了养家,她还在养谁?——她退隐多年,经纪人总要吃饭吧?——只要王菲还属于“合同工”,她就不是完全自由的人——会不会是她的经纪人觉得这个品牌还不错,而王菲刚好也乐意,那就挣笔钱大家花花呗,多赢!
以这种思路,从多角度入手,先了解一个人,再了解这个人所处的圈子,再了解这个圈子里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关系,再做理智分析,比看见谁都想起奶粉要有意思的多,再据此写一篇:“传王菲念恩,出山挣笔快钱大家花”,比写一篇“传李亚鹏养不起家,王菲出来挣奶粉钱”要貌似职业的多、貌似有头脑的多、绝对有尊严的多。
这样的真相调查,即便和挣奶粉一样远离真相,但至少,它是个性的。
这个江湖像期待高手一样期待个性。江湖上行走的高手多了,躲在家里的,自然也就不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