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谁?老子是李耳吗??介绍下!!
老子的子是那个时代对人的敬称。正如孔子原名孔丘,孟子原名孟轲一样。老子原名李耳,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學説後被庄周發展。道家后人將老子視爲宗师,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並認爲孔子曾學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至于天生老像,只是后世以讹传讹而已。
老子的籍贯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鹿邑县境内仍有“老君台”遗址。(另一说法是安徽涡阳,老子东太清宫是涡阳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是佐证老子故里在涡阳的重要证据。)
曾经做周朝的守藏吏,管理周朝的国家藏书。据说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后西出函关,不知所终,幸被关令尹喜叫住,留下千言《道德经》才放行。所以老子的作品只有此一书而已。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又被称为中国养生学的理论源泉,后世道家奉为经典。
老子养生观——“虚”、“静”、“去欲”、“去己”。虚者,无物不实之意。道家认为天地始于无,无生有,万物皆生于无。至虚为无。虚心应物,自无穷尽。静者,清明不躁之意。烦躁者,神不静;狂躁者,身不静。静能制动,静能止躁,静可安心,静可健身,故曰人能静者筋韧而力牢。欲者,不可得而强求之,或已得而贪得无厌之谓也。谋名曰名欲,图财曰利欲,贪色曰色欲,皆身外之物。求无止境,或乱心,或犯刑,或伤身,此为养生者之第一大患。故当节之,当寡之,当去之,而不可放纵。去己,亦称“忘我”,人生之患者莫过于死,求无患者,必先去己。何谓去己,不以生身为患耳。老子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此之谓也。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书的史官)。他与孔丘同时而略早。孔子到周,曾向他问礼。老子见周衰,即离去,莫知其所终。一说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说老子即老莱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
老子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分上﹑下篇共5000多字。后人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强调人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他抨击当时的统治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充满着辩证唯物思想,是人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语言。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这和当今重视环境保护的观点相当吻合。难怪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强调,21世纪东方文化将逐渐取代西方文化,即“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把全人类文化提高到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但它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在形式上,此书是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练,多排比对偶之句。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维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修词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其修辞比况,多为后世文士所取法。
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由于周天子己经没有能力维持整个国家的和平,于是诸侯常常互相打战,弄得民不聊生。老子很讨厌那些自大的王侯,也很讨厌那些替王候出馊主意的读书人,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计,因此就写了一本书叫做《道德经》,里面告诉我们王侯欺骗老百姓的方法,以及那些出馊主意的读书人所说的道理,其实是错的。《道德经》里面首先记载了「道」,「道」有很多意义,老子认为我们的世界就是「道」变成的,「道」也有「行得通的正路」以及「宇宙间最高真理」的意思。
老子认为「道」产生我们,供养我们,却完全没有要我们回报祂,祂又从来不会伤害我们,因此我们都要像「道」一样不可以伤害别人;我们要学习「道」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更不可以要求别人回报。甚至别人给我们很高的名位,我们也不可以自大的以为我们的名位是应得的。
老子思想中,还说如果我们要真的很伟大,就要像大海一样能够容纳所有的小溪流。他还说我们和别人相处,要像天和地一样,互相包容,大家才能够长久快乐的生活,千万不可以只顾自己,自私自利的独活。
老子还认为世界上死掉的东西,都是长得过于巨大和僵硬的;活着的东西都是细小以及柔软的。因此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都不可以过于自大,也不可以僵硬,否则我们就会走向死亡之路。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中》除了以上所介绍的之外,还有小朋友不容易了解的哲学、美学、兵学、教育学…….等等。
老子被公认是古代世界的三大圣人之一,与希腊的苏格拉底和印度的释迦牟尼齐名。二十多年前中国大陆的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了最新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前几年又在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发现《简本老子》引起了学术界很大的讨论和研究。根据统计,有关老子《道德经》研究的书,在世界上就有一千七百多种,甚至纽约时报还选老子为世十大作家的第一名。所以慢慢的老子思想就变得越来越受世人重视了。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是老子最后去那里呢?有人说他骑着青牛到西域塞外隐居去了,却没有人知到他住在那里。
参考资料:http://kj88.com/jztalenty/Article_View.asp?id=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