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花是什么?
牡丹
中国没有法定国花,但民间普遍认为是牡丹。
《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关于国花的评选曾有过“一国一花是牡丹,一国四花有牡丹”的呼声,但由于种种原因,此事不了了之。20世纪80年代,也曾举办过国树评选活动,银杏树当选的呼声最高。但受当时的条件所限,评选国树的事情也被搁置下来。
至于国鸟,有人建议,应选仙鹤,因为它“鹤立天下,卓尔不群”。宋朝隐士林逋的“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传为千古佳话。如果梅花与仙鹤分别当选国花和国鸟,无疑是相得益彰。
报道说,为了早日弥补中国在这方面的缺憾,中国林学会将联合中国花卉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开展国花、国树、国鸟评选工作,并按程序报全国人大通过。
新华社较早时曾报道,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日前,有关专家呼吁,国花讨论不能再拖下去了。
报道说,一个时期以来,很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讨论国花之选。争论最为激烈而又难分伯仲的,便是梅花与牡丹。不少学者提出:不妨“一国两花”。
在众多学者眼里,“梅花精神”更是梅花当选为国花最重要的筹码之一。梅花能在冬春之交,傲雪而开,铁骨冰姿,是高雅、纯洁、刚正不阿的象征,也是自古以来爱国正直人士托物言志的精神寄托,因此“梅花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
与梅花相比,牡丹显得美艳绝伦、富丽堂皇,被尊为“花王”、“富贵花”,自唐宋便有“国色”、“天香”之称。17世纪传入西方后,被誉为“中国花”。隋唐时,牡丹曾被视为国花。它的雍容华贵在许多文学艺术领域都有充分表达,升华一步可以寓意祖国的繁荣昌盛。如果将牡丹选定为国花,人们的认同度也很高。
专家认为,中国地域辽阔,花文化的积淀异常深厚,一国一花难以代表整个国家的自然、植物、人文情况。
从世界范围看,一国两花(树)的先例很多。如法国有香根尾和百合,日本有樱花和菊花,泰国有睡莲和素馨,印度有菩提树和睡莲,以色列的油橄榄和银莲花,比利时的虞美人和杜鹃花等等。可见,一国两花也符合国际惯例。
回顾近现代中国国花之选,1903年,清朝敕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1994年,中国曾举行过盛大的国花评选,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但全国人大认为各方分歧太大而没有做出决议。
另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早在1986年举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国名花评选活动中,梅花居首,牡丹紧随其后。在1995年中国花卉协会主持的评选中,专家委员会的意见是“一国两花”或“一国四花”(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
参考资料:http://observe.icxo.com/htmlnews/2003/04/18/1423.htm
牡丹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花!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颂赞不己。壮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被誉为“花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就是牡丹。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可见远在清朝,壮丹就己戴上国花的桂冠。
中国的牡丹茧声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还以中国牡丹的人工栽培创造新品种为例,作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学说”的论证材料。世界各国人民也非常珍爱牡丹,在八世纪,中国牡丹传入日本,1330年传入法国,1656年传入荷兰,1820年进入美国,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栽培中国牡丹。
牡丹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壮丹抗旨未发,被贬洛阳。这倒使洛阳壮丹获得了“天下第一”的美称。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不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与中华民族特殊气节相吻合。明朝时,山东曹州(蒲泽)的牡丹又盛极一时,而博得“牡丹之乡”的美誉。
我知道是梅花啊
当然是美丽动人的牡丹了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牡丹简介:
牡丹,别名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鹿韭等。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与芍药
同科。我国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它高1一2米,老干可达3米。叶互生,二回
三出羽状复叶。花单瓣至重瓣。一般各种花冠直径15一30厘米。花色有红、粉、黄、
白、绿、紫等,花期5月上中旬。
牡丹性宜凉爽,畏炎热,喜燥忌湿,原产我国西北,栽培历史久远。河南洛阳、山东
荷泽、四川彭县都盛产牡丹。牡丹花丰姿绰绝,形大艳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观赏
价值极高,在我国传统古典园林广为栽培。
除观赏外,其根可入药,称“丹皮”,可治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
花瓣还可食用,其味鲜美。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