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赏析
没名气的人写的要吗?
徐志摩之「我所知道的康橋」賞析心得報告
一、 佳句摘要:
1.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2.為聽鳥語,為盼朝陽,為尋土地裡漸次蘇醒的花草,……啊,這不是新來的潮潤沾上了寂寞的柳條?
3.頃刻間這周遭瀰漫了清晨富麗的溫柔。頃刻間你的心懷也分潤了白天誕生的光榮。
4.我沒有夸父的荒誕,但晚景的溫存卻被我這樣偷嘗了不少。
二、 賞析:
徐志摩的這篇散文確實是獨具大家風範,他將他自己的真性情以及一貫的熱情洋溢於文章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細膩的描述更可傳達出康橋於其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首段先敘述康橋的自然背景和協調勻稱的建築構築出其不凡的意象。悠悠盪盪的康河,秀麗閎偉的建築和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環境,點綴出康橋的脫俗。縱使極端的氣候也不能阻擋賞鑑的決心,「不遲疑的甘願進地獄本身去試試」更顯出它的美,讓人奮不顧身只為一親芳澤。
次段先談河上的風光。河畔上的黃牛與白馬,從容的咀嚼草的芬芳,襯托出悠閒自適的步調,和河上划船的情境相映成趣。優閒地「不經心的往波心理一點,……翠條魚似的向前划了去」撐船的輕盈姿態盡收眼底,相較於初學者的生疏,也用了巧妙的形容「還是把河身一段段的腰斬了去!」更添生動。作者以生命信仰者的自信自居,亦是康橋的啟發。人本是大自然的產物,卻在忙亂的生活中與自然漸行漸遠,違反內心渴望導致人生的苦痛,在作者眼中一切是咎由自取。在康橋的浸潤下,體悟出不遺忘自然的道理,就是幸福的泉源。
初春清晨的靜謐,漫步於附近的大道小徑,遙望天幕未揭前的山色,隱隱約約中,可以想見早已深烙心版的熟悉景致。在炊煙的輕重緩急腳步下,朝陽的金光乍現為大地注入了色彩與生命。春來的喜悅彷彿也在靈魂中騷動著,那一聲「春」寫出了期待已久的希冀。最後一段中殷勤地介紹了在康橋春遊的方式,騎著單車走遍此地,體會此處風景的雅致和溫暖可親的人情。「享受這雙輪舞的快樂」作者自有他的風流,騎著單車迎向夕陽,恣情觀賞西天的變幻。面對這令人震撼的大自然力量,作者發自內心深處的崇敬,只有跪下一途,而卻在後面的經驗中欲言又止,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文末作者流露出眷戀之情,把康橋視為他的第二個故鄉,或者說是性靈的故鄉,思念之情溢於言辭,只希望能再見到令人驚艷的黃昏和漆黑葉空中升起的明亮星子。而全文中運用大量的排比和層遞,還有語意新奇的形容,華麗的詞藻,深深留下了康橋幽靜中秀麗,時而熱鬧的氣氛,以及四季皆具特色的風光,可見徐志摩一貫綿密穠麗的筆法和寫作技法的成功。
三、 心得
對於徐志摩的詩文,我一直都很喜歡,而這篇文章更是傑作,寫景中兼有抒情,濃的化不開。而對於他來說,康橋自由開放的學風和整個如詩如畫的環境給他帶來很大的影響,對其文風實屬助益。讀此文,有鉅細靡遺的描述,文字使用渾然天成,完全憑一己之主觀情感來著手,更可窺見他對康橋的深情款款,情有獨鍾。用具體的建築看出其莊嚴壯麗,從季節更替的腳步下看見其獨樹一幟,單純而文學氣息濃厚的康橋,更是令人神往。或許吧,因為徐志摩熱情灑脫的個性。至情至性的文筆,也讓我滿心期待「印象中的康橋」。也只有倚在康橋的石欄上,吟著濟慈的夜鶯搭配貝多芬的月光,才能細細品味徐志摩的感動吧!
参考资料:http://www.fg.tp.edu.tw/~d9351340/article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