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原性疾病,因为在美国莱姆镇首选发现,所以称莱姆病。该病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患病情况同蜱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性有关。螺旋体在蜱的中肠发育,蜱叮咬人体后,将螺旋体注入皮下,再经血液、淋巴播散到眼、心、神经系统、关节等,而引起关节炎。莱姆病早期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痛,并出现特征性的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随后部分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及心脏受累。在莱姆病后期,常出现关节炎,约10%的病人因关节炎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关节炎。其关节症状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以大关节受累常见,尤其以膝单关节炎反复发作最为典型,不对称分布,无晨僵,骨侵蚀少见及.类风湿因子阴性。诊断时应有流行区接触史及慢性游走性红斑,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试验测定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阳性可确诊。对莱姆病关节炎,四环素、青霉素或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常有效,50%关节炎可以治愈。严重的关节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可行关节滑膜切除术。不能在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否则可致关节炎加重。莱姆病主要发生在林区,因此在林区工作和生活的人应防止被蜱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