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臭豆腐的由来是什么?
臭豆腐很有名气,究其来历有段“古”:清康熙八年,安徽仙源县举子王致和赴京考试落第,又无盘缠返乡。 王家原以做豆腐湖口,王致和亦懂此手艺,于是留京以磨豆腐谋生。一日,遇到豆腐滞销,积存不少,王生怕豆腐变坏,血本无归,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置于坛中,并封其口,以为这样便可造出腐乳来。谁知过了一些日子坛口打开,腐乳做不出来,豆腐臭气熏天。王生试尝之,其味鲜美。遂将此臭豆腐试销,竟也获得顾客好评臭豆腐从此流传开去,到了清末,臭豆腐已是大行其道,连慈禧太后也嗜吃此物。
臭豆腐是另一种豆腐做成的发酵食品,由于它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气味,因此名之为臭豆腐。臭豆腐的理作是采开放式的自然发酵(即发酵槽密闭,也不接入种菌),其中发酵液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在台湾,臭豆腐的发酵液,一般是取苋菜的较老部份,加入洗米水中,再加蛋(腐坏的蛋)及食盐;配置完成的发酵液置于槽中,在温室下发酵5至6个月,经消毒后,便可将豆腐片浸泡其中,所用之豆腐片必须水分含量低且结构坚实。如此在室温下过六个小时便可得到有一股特殊气味,且内部呈海绵状结构的臭豆腐。而此发酵液可重复便用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