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邮票有哪些种类?
赶班费邮票:
赶班费邮票用来表示在正常收寄邮件班次结束后,对需赶班递送的邮件所收附加费而发行使用的邮票。拉丁美洲有几个国家发行过这种邮票。
欠资邮票:
欠资邮票是寄信人未贴东未贴足应坟的邮资,邮局发现后加贴的应补邮资凭证。
无效邮票:
失去邮资效力,不能再做邮资凭证贴用邮件的邮票。如邮电部门规定停止使用的邮票;盖销或划销过的邮票;残票、污染、变色、褪色邮票;邮资封、邮资片上剪下的邮资图案及外国邮票。如发现有贴有这类邮票的信件,则作欠资处理。
海运保险邮票
贴有海运保险邮票的邮件,经海途运递时,被放置在特制的保险柜内,一旦遭遇海难或火灾,不致沉没或烧毁,仍有希望安全送达。仅荷兰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于1921年曾有发行,票上都印有“DRIJVENDEBRANDKAST”(海运保险)字样。
选举邮票 :
选举邮票也称“公民投票”邮票,是在特定条件下发行的专用邮票,票上印有加盖“PlebiTCite”(选举)字样,专供投寄选票使用。如1920年德国与波兰对上西里西亚地区的归属发生争议,经凡尔赛会议仲裁,由当地居民用通信投票方式自决,当时两国分别发行这种邮票,免费供应选民。
限地区贴用邮票:
限定使用地区的邮票。同一国家内,因各地币制不同,或因汇率不同,为防止利用邮票套汇,导致财政损失,常发行印有地区名称或面值币制名称的邮票,限在指定地区使用,有专印和加盖之别。
新闻纸邮票:
新闻纸邮票是专为预付报纸的邮费而发行的邮票。1851年,由奥地利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新闻纸邮票。
基数邮票
在使用几种不同币制的国家内,以一种主要币制为邮票基数面值,而其他使用不同币制的地区,在购买邮票时,须按基数邮票的面值折合收费,这种邮票称为基数邮票。例如: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金元券贬值,许多地区市场交易以银元为计算标准,因此,邮资恢复为银元基本费率,并印有1元、2元、5元、10元等银元面值基数邮票,在使用银元地区按基数出售;在通用金元券地区按当地折合率折合成金元券出售。
单位邮票:
是指在邮票票面上不印面值,只印邮件种类名称的无面值邮票。如1941年我国中华邮政发行的“国内挂号”、“国内快递”两种无面值单位邮票;1949年,中华邮政为适应物价飞涨的极不稳定状况,又发行一组单位邮票,票面上仍无面值,但印有“国内平信”、“国内挂号函件”、“国内快递信函”、“国内航空信函”等字样,在出售时,随行就市临时定价出售。
对倒票:
一种特殊形式的连票,相邻两枚邮票的图样互相颠倒即称之,有竖连上下对倒和横双连左右对倒之分。有多种形成原因,在设计方面,因特殊刷色需要,设计为对倒票,如T.7《武术》,无图样图框,上白下红,按全张各横行的邮票互相上下对倒设计印版。在印刷方面,因使用小规格印版而造成,如华东区江淮邮政邮票,印版大小约为全张的一半,每张各印两次,第二次印刷时常将纸倒放后上机,全张即正、倒各一格构成,其过桥票即此对倒票。在制版方面,也可因失误而造成对倒变体,如“万寿”九分银每格(5×5)第21枚,图样位置颠倒.这种票多为同图同值对倒,偶尔也有异值异图对倒,但极少.
无面值邮票:
一般邮票都有邮资金额—面值,但有的国家因种种原因,在发行的邮票上不印面值,此即无面值邮票。如专供军人免费寄信的邮票,一般不印面值,贴到邮件上,即不需再缴纳邮费—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于1938年9月发行的《抗战军人》邮票即为解放区第一套无面值专供军人贴用的邮票。也有些国家因邮政亏损准备提高邮资,但来不及等调资后再印邮票,于是便发行了无面值邮票,其价格根据邮票发行时的所需信件资费来定,美国曾多次发行无面值邮票,供国内信件贴用,1978年发行“A”字无面值邮票,1981年3月发行“B”字无面值邮票,同年11月又发行了“C”字无面值邮票,字母就象未知数,代表邮票邮售时的价格。
附捐邮票:
发售时除收取邮资外,还附加收取其他款项的邮票,亦称附加值邮票或准邮政票。万国邮联规定附捐部分不得超过邮资50%。专为救济或资肋社会福利活动而附捐的称慈善邮票或福利邮票。此外,还有补贴邮政收入、募集其他资金等种类。其面值、售价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不印明附加金额;印有邮资和售价;印有邮资和附加金额。世界上最早的是1897年英属新南威尔士发行的。我国最早的是1920年用帆船票加盖“附怍赈捐”邮票。中国人民邮政最早的是1984年T.92《儿童》附捐邮票。在集邮活动中,附捐邮票是专题集邮的主要选题之一,国外有专门的附捐邮票目录。
对剖邮票:
将一枚邮票对等地分作两枚使用,可剪开亦可用打孔分开,主要是因某种面值的邮票供不应求而采取的办法,此即为对剖邮票,可分为斜剖、直剖、横剖三种。英国于1841年最早使用对剖邮票,即将二便士邮票对剖剪成两半,每片作一便士使用;乌拉圭、阿根廷、比利时等国也曾使用过对剖邮票。1903年我国福州邮票局因1分邮票暂缺,遂将“蟠龙”2分票斜剖为二,每片作1分使用,并在邮票上加盖有文字的专用木戳,同时盖有日戳;1912年湖北郧阳曾使用过直剖邮票。使用对剖邮票,通常必须购买后在邮局当面贴在邮件上,由邮局盖戳销票。而收集保存对剖邮票,最好保存原实寄封或剪片,洗下的对剖票价值不大。
航空邮票:
航空邮票是专门用来寄发航空信件的,它是邮票的一个种类。航空邮票一般以飞机为主图,邮票上常印有“航空邮票”字样。我国的第一套航空邮票是1921年发行的。
赶班费邮票用来表示在正常收寄邮件班次结束后,对需赶班递送的邮件所收附加费而发行使用的邮票。拉丁美洲有几个国家发行过这种邮票。
欠资邮票:
欠资邮票是寄信人未贴东未贴足应坟的邮资,邮局发现后加贴的应补邮资凭证。
无效邮票:
失去邮资效力,不能再做邮资凭证贴用邮件的邮票。如邮电部门规定停止使用的邮票;盖销或划销过的邮票;残票、污染、变色、褪色邮票;邮资封、邮资片上剪下的邮资图案及外国邮票。如发现有贴有这类邮票的信件,则作欠资处理。
海运保险邮票
贴有海运保险邮票的邮件,经海途运递时,被放置在特制的保险柜内,一旦遭遇海难或火灾,不致沉没或烧毁,仍有希望安全送达。仅荷兰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于1921年曾有发行,票上都印有“DRIJVENDEBRANDKAST”(海运保险)字样。
选举邮票:
选举邮票也称“公民投票”邮票,是在特定条件下发行的专用邮票,票上印有加盖“PlebiTCite”(选举)字样,专供投寄选票使用。如1920年德国与波兰对上西里西亚地区的归属发生争议,经凡尔赛会议仲裁,由当地居民用通信投票方式自决,当时两国分别发行这种邮票,免费供应选民。
限地区贴用邮票:
限定使用地区的邮票。同一国家内,因各地币制不同,或因汇率不同,为防止利用邮票套汇,导致财政损失,常发行印有地区名称或面值币制名称的邮票,限在指定地区使用,有专印和加盖之别。
新闻纸邮票:
新闻纸邮票是专为预付报纸的邮费而发行的邮票。1851年,由奥地利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新闻纸邮票。
基数邮票
在使用几种不同币制的国家内,以一种主要币制为邮票基数面值,而其他使用不同币制的地区,在购买邮票时,须按基数邮票的面值折合收费,这种邮票称为基数邮票。例如: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金元券贬值,许多地区市场交易以银元为计算标准,因此,邮资恢复为银元基本费率,并印有1元、2元、5元、10元等银元面值基数邮票,在使用银元地区按基数出售;在通用金元券地区按当地折合率折合成金元券出售。
单位邮票:
是指在邮票票面上不印面值,只印邮件种类名称的无面值邮票。如1941年我国中华邮政发行的“国内挂号”、“国内快递”两种无面值单位邮票;1949年,中华邮政为适应物价飞涨的极不稳定状况,又发行一组单位邮票,票面上仍无面值,但印有“国内平信”、“国内挂号函件”、“国内快递信函”、“国内航空信函”等字样,在出售时,随行就市临时定价出售。
对倒票:
一种特殊形式的连票,相邻两枚邮票的图样互相颠倒即称之,有竖连上下对倒和横双连左右对倒之分。有多种形成原因,在设计方面,因特殊刷色需要,设计为对倒票,如T.7《武术》,无图样图框,上白下红,按全张各横行的邮票互相上下对倒设计印版。在印刷方面,因使用小规格印版而造成,如华东区江淮邮政邮票,印版大小约为全张的一半,每张各印两次,第二次印刷时常将纸倒放后上机,全张即正、倒各一格构成,其过桥票即此对倒票。在制版方面,也可因失误而造成对倒变体,如“万寿”九分银每格(5×5)第21枚,图样位置颠倒.这种票多为同图同值对倒,偶尔也有异值异图对倒,但极少.
无面值邮票:
一般邮票都有邮资金额—面值,但有的国家因种种原因,在发行的邮票上不印面值,此即无面值邮票。如专供军人免费寄信的邮票,一般不印面值,贴到邮件上,即不需再缴纳邮费—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于1938年9月发行的《抗战军人》邮票即为解放区第一套无面值专供军人贴用的邮票。也有些国家因邮政亏损准备提高邮资,但来不及等调资后再印邮票,于是便发行了无面值邮票,其价格根据邮票发行时的所需信件资费来定,美国曾多次发行无面值邮票,供国内信件贴用,1978年发行“A”字无面值邮票,1981年3月发行“B”字无面值邮票,同年11月又发行了“C”字无面值邮票,字母就象未知数,代表邮票邮售时的价格。
附捐邮票:
发售时除收取邮资外,还附加收取其他款项的邮票,亦称附加值邮票或准邮政票。万国邮联规定附捐部分不得超过邮资50%。专为救济或资肋社会福利活动而附捐的称慈善邮票或福利邮票。此外,还有补贴邮政收入、募集其他资金等种类。其面值、售价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不印明附加金额;印有邮资和售价;印有邮资和附加金额。世界上最早的是1897年英属新南威尔士发行的。我国最早的是1920年用帆船票加盖“附怍赈捐”邮票。中国人民邮政最早的是1984年T.92《儿童》附捐邮票。在集邮活动中,附捐邮票是专题集邮的主要选题之一,国外有专门的附捐邮票目录。
对剖邮票:
将一枚邮票对等地分作两枚使用,可剪开亦可用打孔分开,主要是因某种面值的邮票供不应求而采取的办法,此即为对剖邮票,可分为斜剖、直剖、横剖三种。英国于1841年最早使用对剖邮票,即将二便士邮票对剖剪成两半,每片作一便士使用;乌拉圭、阿根廷、比利时等国也曾使用过对剖邮票。1903年我国福州邮票局因1分邮票暂缺,遂将“蟠龙”2分票斜剖为二,每片作1分使用,并在邮票上加盖有文字的专用木戳,同时盖有日戳;1912年湖北郧阳曾使用过直剖邮票。使用对剖邮票,通常必须购买后在邮局当面贴在邮件上,由邮局盖戳销票。而收集保存对剖邮票,最好保存原实寄封或剪片,洗下的对剖票价值不大。
航空邮票:
航空邮票是专门用来寄发航空信件的,它是邮票的一个种类。航空邮票一般以飞机为主图,邮票上常印有“航空邮票”字样。我国的第一套航空邮票是1921年发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