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哲学研究:道德的形上学之可能
分类: 图书,国学,国学研究,国学名家,牟宗三,
品牌: 程志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5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010080130
·条形码:978701008013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中的领军人物,对牟宗三的研究是当前我国乃至海外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牟宗三哲学研究:道德的形上学之可能》将牟宗三哲学研究置于当前国内外关于牟氏研究现状的大环境、大视野之中,着眼于牟氏道德的形上学,紧扣牟氏著述文本,不仅考察和梳理了牟宗三的学思历程、学术资源,而且重点从良知论、“现象”与“物自身”、两层存有论、内圣与新外王、宗教论、圆善论、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等方面展开对牟宗三哲学的阐发和剖析,比较系统而深入地勾勒出牟氏哲学的丰富内涵,并从“中断性”语境下的“儒学三期说”出发,给出牟宗三哲学在儒学史上的定位。
作者简介程志华,男,1965年生于河北省武强县。1983-1997年先后在河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其中2003-2004学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哲学系学习。现任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现代哲学学会理事,为河北省第八届社科优秀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儒学和中西比较哲学。著有《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远离失败》、《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哲学思考》、《人生多事故地段》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文社科课题4项,其中3项成果获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编辑推荐《牟宗三哲学研究:道德的形上学之可能》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牟宗三的学术资源
一、康德哲学批判
二、佛教哲学批判
三、儒家哲学之学术传承
第二章 良知论
一、普遍道德法则如何能是实践的
二、阳明心学之“良知”本体
三、牟宗三之作为“真我”的“良知”
第三章 现象与物自身
一、康德之“现象”与“物自身”
二、牟宗三对“超越”的区分的“稳定”
三、“智的直觉”何以可能
第四章 两层存有论
一、“无执的存有论”
二、“执的存有论”
三、“一心开二门”与两层存有论
第五章 内圣与新外王
一、儒学由内圣外王到内倾自闭的学术走向
二、近世儒家对“新外王”的不断开拓
三、牟宗三之“三统并建说”
第六章 宗教论
一、现代性语境下的宗教观
二、儒学宗教论的历史递进
三、牟宗三之作为“道德宗教”的儒教
第七章 圆善论
一、善与“最高善”
二、教之“圆教”
三、牟宗三论“圆善”之真可能
第八章 独体论
一、知识的学问
二、生命的学问
三、寂寞中的独体
第九章 道德的形上学
一、康德关于“哲学原型”的思想
二、康德之“道德底形上学”与道德神学
三、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的完成
第十章 牟宗三哲学的定位
一、关于儒学史分期的不同主张
二、“中断性”语境下的儒学“三期说”
三、牟宗三哲学的历史定位
参考书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当康德登上哲学舞台的时候,正是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困境之时。此时,经验论和唯理论在认识的来源等问题上各执一端,互不相让。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并且以经验为基础,关于事物的规律也来源于对经验的归纳概括。唯理论则主张,知识作为理性的产物因此是“天赋观念”的产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奠基于感觉经验的知识是相对的和偶然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不同回答不但没能推进认识论问题的最终解决,反而使近代西方哲学陷入了两难困境。这种困境表现在:如果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知识就不可能有普遍必然性;如果强调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它就必须是先天的而不可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康德用一句话把这个难题概括了出来,同时也反映出了他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可能去先天直观什么东西?”面对这样一种困境,康德主张通过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来实现对这两种理论的超越,从而化解它们的争执。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
后记本书属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6年规划项目(06JA720007)的最终成果。关于牟宗三的选题源于笔者上一本著作的完成。在作者近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几千年的儒学实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儒学的发展是一个形上化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长久、很缓慢,以至于人们不易察觉。笔者上一本著作《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形上化过程。当然,儒学形上化的过程并未“随明亡而俱亡”,它仍在继续着,以至于迁延出明末清初的儒学“形上道德实践形态”和现代新儒学。在现代新儒学中,就形而上学的建构来讲,非牟宗三不可为其代表人物。我们知道,典型的传统哲学是系统性的,它有一套基础的哲学设定,通常以本体论为中心,对一切问题有比较一贯的标准。牟宗三的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哲学,因为牟宗三作为一个哲学史家,同时更是一个哲学家,他致力于通过儒学研究建立一套哲学体系。因此,在把上一部著作的书稿交于人民出版社后,作者即着手本书的准备和写作。
在研究牟宗三的过程中,笔者始终企求将心思沉下来,达及一种从事哲学活动的心境。在此方面,牟宗三的话常常萦绕在耳际,时时给予笔者以警醒。牟宗三指出,从事哲学研究不是随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