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六十年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战国秦汉,
品牌: 孟祥才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33322571
·条形码:978753332257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汉朝开国六十年》内容简介:六十年,一甲子,天干地支的一次循环,天道昭昭,演绎在人间世,是诉说不尽的沧桑,是壮怀激烈的往事。网首历史,每个政权开国的六十年,都是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六十年。刀光剑影有之,励精图治有之,力挽狂澜有之,歌舞升平有之。尤其足历史上那些强盛的朝代,大都恰逢盛世又蕴藏诸多危机和挑战。阅占察今,审时度势,你会发现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煌煌如汉,巍巍如唐,风雅如宋,纵横如明,峥嵘如清。掀开历史的帷幕,让我们一睹这些王朝开国六十年来传奇往事。
编辑推荐《汉朝开国六十年》:秦未群并起,金戈铁马,楚汉相争,鸿门宴,霸王别姬,尽是千古传奇。布衣将相,汉初三杰,一代英雄风云际会。快意大风歌,覆灭异姓王,高祖功过任人评说。吕后专权,黄老之术,和安胡越,萧规曹随,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六十年斗转星移,六十年励精图治,六十年奠定基业,汉武临朝,掀开盛世帷幕。
目录
第一章 起义亡秦
斩蛇起义:无赖亭长走上造反之路
枳道受降:亲手撕下秦王朝最后一页日历
“约法三章 ”:高瞻远瞩的政治谋略
第二章 楚汉之争
鸿门宴:又惊又险斗智篇
汉中做王:以屈求伸谋发展
夺取关中:揭开楚汉战争大幕
彭城受挫:汉军先胜后败
对峙荥阳:汉军转败为胜
垓下之战:“斗智”者的纪念碑
万岁声喧:“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第三章 汉承秦制
行政体制:三公九卿,郡国并行
民族政策:“和”“安”胡越,稳定边陲
第四章 布衣将相
空前绝后: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一代名相:萧何的悲喜
千古君师:张良的智慧
“狡兔死.走狗烹”:异姓诸侯王的悲剧
第五章 吕后专权
有惊无险:废立太子风波
英明遗嘱:“安刘必勃”
“政不出房户”:吕后专权任评说
爱之而害之:诸吕集团的覆灭
第六章 黄老之治
曹参治齐:“我无为而民自化”
儒道互黜:帽子乎?鞋子乎?
第七章 大智若愚
刘恒登基:天上掉下馅饼
“无为而治”:求稳求安
“安知狱吏之贵”:周勃入狱的悲喜剧
第八章 七国之乱
“清君侧”:晁错走上断头台
三月而败:吴楚七国之乱告平息
“欧血而死”:细柳营将军的悲情
第九章 文景之治
改易太子:为历史贡献了一个汉武帝
“粮腐贯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第十章 导向辉煌
汉朝开国六十年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第一章 起义亡秦
枳道受降:亲手撕下秦王朝最后一页日历
汉高帝元年(前206)十月,由刘邦统帅的一支自彭城(今江苏徐州)出发的不足万人的农民起义军,经过一年的艰苦转战,屡败敌军。迭克名城,迅速发展壮大,以威武雄壮的十万之师进至灞上(今陕西蓝田县境)。这里距秦朝首都咸阳不过百里之遥。这时的秦王子婴据守咸阳一座空城,既无可守之险.又无可战之兵。面对刘邦“约降”的最后通牒,只得下令秦军残部停止抵抗。他自己则“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史记·秦始皇本纪》),到咸阳以南五十里的枳道(亭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内)旁,恭恭敬敬地向刘邦投降了。
秦始皇建立的空前强大、统一的秦王朝。仅仅存在了十五个年头.就被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强大和弱小,高贵和卑贱。一夜之间,寒暑易节。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阶级第一次以彪炳千秋的不朽业绩证明自己的伟大历史作用.证明自己无愧于历史创造者的神圣称号。以子婴的枳道投降为标志.秦王朝终结了它的历史。
严酷的现实看起来多么不公平啊!在刘邦得意洋洋地接受子婴投诚的时候.为灭秦立下头功的项羽却正在督率大军奔赴关中的途中。当他立马函谷关前,看到的却是雄伟关城上飘扬的刘邦一军的旗帜。
后记依照中国传统的历法,六十年一甲子。古代中国人的寿命较短,一个人活过甲子之年已经算高寿。值得自己和亲友们庆贺一番了。中国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到1911年清朝寿终正寝.在四千年左右的古代历史上,依次更替了三十多个王朝。其中存在六十年以上者只有十六个,它们是夏、商、周、西汉、东汉、魏、晋、(刘)宋、唐、北魏、宋、辽、金、元、明、清,占一半左右。存在百年以上者十个,二百年以上者只有五个,即西汉、唐、宋、明、清。记述一个存在较长时期的王朝开国六十年由起步到兴旺发达的历史.探索其运行的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应该是学者和读者饶感兴味的事情。
笔者1940年出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还朦胧地记得临沂城门口端着带刺刀的三八式步枪监视中国人出入的鬼子兵,更清晰地记得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我的家乡你来我往的身影以及双方搏战的枪炮声。当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响彻云霄的时候,我刚刚进入小学读书。自那时以来,我已经伴着共和国的脚步走过了六十甲子,从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天真的儿童变成了两鬓星霜的老翁。而自1960年进入大学历史系读书,到后来在研究机构和大学从事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我的生命已经同历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