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六十年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隋唐五代十国,
品牌: 齐廉允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2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33322519
·条形码:978753332251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唐朝开国六十年》内容简介:六十年,一甲子,天干地支的一次循环,天道昭昭,演绎在人间世,是诉说不尽的沧桑,是壮怀激烈的往事。网首历史,每个政权开国的六十年,都是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六十年。刀光剑影有之,励精图治有之,力挽狂澜有之,歌舞升平有之。尤其足历史上那些强盛的朝代,大都恰逢盛世又蕴藏诸多危机和挑战。阅占察今,审时度势,你会发现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煌煌如汉,巍巍如唐,风雅如宋,纵横如明,峥嵘如清。掀开历史的帷幕,让我们一睹这些王朝开国六十年来传奇往事。
编辑推荐《唐朝开国六十年》:大唐开国,峥嵘六十年,留下了多少故事?铸就了多少传奇?李渊代隋,瓦岗聚义,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后夺官,二圣临朝……初唐风云酝酿盛唐气象,三代君王开创鼎盛基业,六十年漫漫征程,一个伟大帝国正在崛起。
目录
第一章 开国建唐
谁是首谋者:太原起兵的是是非非
由“尊隋”到“代隋”:建国策略的转变
刘文静之死:忠臣的困惑
新朝廷:重建国家制度
第二章 天下归一
夺陇石、平武周:西北战事多
瓦岗悲歌:小民的追梦之旅
降世充、灭建德:一战定乾坤
第三章 骨肉相残
李建成:被刻意歪曲的开唐英才
兄弟反目:攻守之间
决战宫门:踏血而来的“圣君”
太上皇的悲剧:并不快乐的晚年
第四章 革故鼎新
整顿宰相班子:巩固帝位的“换血术”
改革政府机构:完善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完善科举制:“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定《唐律》:依法治国的努力
第五章 威加海内
破东突厥:雪耻之战
平吐谷浑:解河西走廊之围
挺进西域:畅通“丝绸之路”
灭薛延陀:彻底安定北方边境
第六章 怀柔远人
德被四夷:淡化矛盾的新思路
华夷一家:民族平等的先声
册封与和亲:“因俗而治”谋和平
大都会:长安城里的异域客
第七章 贞观之治
以民为本:从来民众不可欺
诤谏与纳谏:民主是个好东西
选贤任能:人才是根本
尚俭节流:奢靡乃国之大患
第八章 守成之君
幸运儿:飞来的太子之位
学做天子:李治的储君岁月
贞观遗风:发展仍在继续
大版图:“柔弱”君主的盖世武功
第九章 武后夺宫
新生活:武氏的两次入宫
正位中宫:李劫的推波之功
大清洗:元老旧臣的末日
第十章 二圣临朝
参政:走到台前的“后宫之主”
争锋:帝后斗法
封禅:华丽表象的背后
平衡:“二圣”格局谁做主
唐朝开国六十年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第一章 开国建唐
刘文静之死:忠臣的困惑
刘文静是李渊太原起兵的核心人物之一,有首谋之功,曾奉李渊之命出使突厥,完成使命,深为李渊赏识。唐立,出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帮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但刘文静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武德二年(619)九月,刚刚立国不足两年,在新兴帝国依然面临重重威胁的情况下,李渊就祭起杀人的快刀,追不及待地把这位为建立唐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杀害了。
毕竟,如何处理与开国功臣的关系是每一个开国之君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功臣是“杀”还是“留”,这是很让开国之君头疼的问题。有人说汉明两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与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而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兵不血刃解决了功臣对皇权的威胁,因此,赵匡胤要比刘邦、朱元璋仁慈。这实在是一种天真的认识。杀不杀功臣?何时杀?杀哪些功臣?如何杀?都要颇费思量,帝王的心术怎是一个仁慈与残忍可以解释清楚的呢?但对武德二年的李渊而言.这时候考虑功臣问题还为时尚早。毕竟,开创大唐的事业才刚刚起步,统一天下的行动还在继续,还需要功臣们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冲锋陷阵、开疆拓土。
后记写一本初唐的书长久以来一直是我的梦想。
梦想的起源来自儿时听到的那些流传在乡间的英雄故事: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的秦叔宝,胯下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手使一对熟铜锏,锏打山东三州六府,单锏别妻全大义,染面涂须诈登州。仙风道骨的“神仙”样人徐茂功,胸怀锦绣,富有良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贩私盐、买筢蓠、劫黄杠的混世魔王程咬金,三斧定瓦岗,自立大魔国。应梦贤臣、白袍大将薛仁贵,白马银甲,腰挂双弓,手持方天画戟,跨海征东。戟挑马踏,杀敌无算,骁勇无敌……
一幕幕、一桩桩、一件件英雄的传说占据了我儿时年青的情怀,在一个懵懂少年的心中埋下了一个朦胧而壮阔的英雄梦。这一个个乱世英雄,生龙活虎地复活在我的心中,还不时出现在幼年的梦中,让人无限神往,令人几多留恋。他们不仅是那时我的“最爱”。也成就了无数与我年龄相仿之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隋唐英雄情结”。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加,读的书也渐渐多起来,我也终于明白。少年时代听到或读到的那些所谓的英雄事迹有太多不过仅是故事与传说而已,“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但与陪伴自己走过的那些纯真而青涩的青春岁月相比,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依然固执地守护着我的“隋唐英雄梦”。不过,此时这个“英雄梦”较之最初,已经理性、沉静了许多,但也确乎清晰明朗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