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供给和需求的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分类: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三农”问题,
品牌: 孔祥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5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300110940/9787300110943
·条形码:978730011094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了评价,包括对政府系统的服务体系和近年来新出现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从农户角度探讨了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我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渡模式和目标模式,提出新时期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的一揽子政策框架,形成关于推进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供给和需求的研究》适合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高等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农业推广硕士阅读。
作者简介孔祥智,男,1963年3月生.山东郯城人。198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著作(含合著)20部。代表作:《聚焦三农》、《中国三农前景展望》、《制度创新与中国农村城镇化》、《中国农家经济审视——地区差异、政府干预与农户行为》、《制度创新与林业发展》、《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等。曾获第二届中国农村发展奖、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宝钢教育奖,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兼职: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农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农业政策分析、合作经济等。
编辑推荐《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目录
总论:现阶段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二、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际经验与借鉴
四、对策建议
第1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研究——基于山东、山西和陕西入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概念、研究框架
二、农户生产、生活和社会化服务认知的基本情况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状况
四、农户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五、农户禀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
第2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制约因素研究
一、概述
二、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运行机制
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相关政策建议
第3章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新时期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二、新时期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
第4章 我国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一、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和改革的历程
二、我国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现状
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趋势——确定公益性农技推广的职能,构建公益性推广模式
四、促进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建议
第5章 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历史现状和改进思路
一、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现状
三、对策和建议
第6章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于山东、山西、陕西3个省27个村的调查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7章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
一、引言
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四、影响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因素
五、改进批发市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对策
第8章 个体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现状、困境和趋势——以基层农资供应商和农产品经纪人为例
一、引言
二、个体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现状
三、结论和建议
第9章 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涉农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涉农服务的基本情况
二、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涉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三、促进农村信用社提高涉农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第10章 科技特派员:产生背景、运行特征和对策建议——福建省南平市案例分析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特征和运行规则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第11章 欧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一、政府农业部门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政府和农民合作组织、私有企业等合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政府和大学合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启示
第12章 韩国农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韩国农协概况
二、韩国农协的发展历程和服务内容
三、韩国农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点
四、教训和启示
第13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变迁的路径和前景展望(1978—2008)
一、1978年以来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变迁和评价
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政策的发展趋势
第14章 龙头企业技术服务的运行机制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龙头企业技术服务的运行机制分析
三、提高龙头企业技术服务有效供给能力的对策分析
第15章 农户对技术需求的优先序和供给主体研究
一、文献综述、研究假设和资料来源
二、农户对农业技术需求优先序的实证分析
三、农户所需技术的供给体系
四、农户技术需求的有效供给主体分析
第16章 价格信号、利益分配和农业技术产业一体化——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靖益村枸杞种植案例分析
一、相关文献综述
二、理论框架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靖益村枸杞种植案例分析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靖益村枸杞种植一体化运行模式的经验
附录: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变化是和经济实践紧密联系的,在我国继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实践在呼唤经济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实践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创造着条件。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没有先例的,又没有现成的经济理论作指导,这是中国学者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一大批西方经济理论译介进来,以及一大批具有现代经济学素养的人成长起来,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开始有了全新的工具和视角。理论和实践是互动的,中国这块独一无二的“试验田”在借鉴和运用现代经济理论的同时,势必会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建立在探讨中国经济问题基础之上的经济学也才有望真正出现。中国经济问题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获得了特别的意义。
文摘第1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研究——基于山东、山西和陕西入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概念、研究框架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1991年,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此外,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樊亢、戎殿新(1994)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商品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农业生产分工体系和新型市场体系。”周晓梅、宋春艳(2003)和程富强、张龙(2005)从功能角度,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社会经济组织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给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巫继学(2006)从制度角度,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各体系是链接农产品与市场、农业生产中的市场化服务以综合性地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机制。
实际上家庭经营体制加社会化服务的市场经济生产方式的经济合理性在于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技术匕的可分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围绕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的需要,提供的物质、资金、劳务、技术等服务,包括物资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农产品的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各相关主体组成的有机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服务的社会化。即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再生产的一个基本环节,其再生产过程不是由个别农业生产经营者完成的,而要依赖其他产业部门的服务活动。
后记本书是多个课题研究成果的汇集。第一,本研究受到了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中国农村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主要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的探讨。第二,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项目(200713925)研究的目标是对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评价,包括对政府系统的服务体系和近年来新出现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总结和评价,设计出符合我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渡模式和目标模式,提出新时期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的一揽子政策框架,形成关于推进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第三,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促进政策研究”(07JA630032)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试图弄清楚农民在寻求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对各类组织的参加行为,如加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订单网络、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或者直接和市场对接。
课题组的调研主要在2007年10月至12月完成。我们在山东、山西、陕西各选择了2个县,每个县2~3个乡镇,每个乡镇2~3个村,每个村15个农户,最后的样本量是3个省、6个县、14个乡镇、30个行政村、323个农户(有效样本)。在调研过程中,我的同学王立来、王子尚,老朋友李仰哲,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原梅生,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关建勋(也算同学,同时在中央党校学习),以及各个样本县农业局、果业局、畜牧局等单位的有关同志,都从不同方面付出了大量劳动,使得本次调研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调研很辛苦,但的确很快乐。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