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分类: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工科,
品牌: 孟玲琴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64011499
·条形码:9787564011499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包括绪论、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体设计、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和传动零件的设计、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圆锥一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圆柱蜗杆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减速器零件工作图设计、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总结和答辩准备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参考图例,包括常用的减速器装配工作图参考图例和减速器零件工作图参考图例;第三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包括常用机械材料、常用设计数据和一般设计标准、电动机、连接件和紧固件、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和齿轮、蜗杆传动精度等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部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第1章 绪论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1.2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3 课程设计题目和设计任务书
1.4 课程设计常用的方法和特点
第2章 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分析和拟定传动系统方案
2.2 常用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3 原动机类型和参数的选择
2.4 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2.5 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2.6 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体设计示例
第3章 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和传动零件的设计
3.1 减速器的构造
3.2 减速器的润滑
3.3 机械传动系统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第4章 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
4.1 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概述
4.2 初步绘制减速器装配工作草图(第一阶段)
4.3 轴和轴系部件的设计(第二阶段)
4.4 减速器箱体及附件设计(第三阶段)
4.5 完善减速器装配工作图(第四阶段)
4.6 减速器装配工作图检查
第5章 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
5.1 轴系部件设计
5.2 箱体及附件设计
第6章 圆柱蜗杆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
6.1 轴系部件设计
6.2 箱体及附件设计
第7章 减速器零件工作图设计
7.1 减速器零件工作图设计概述
7.2 轴类零件工作图设计
7.3 齿轮类零件工作图设计
7.4 箱体零件工作图设计
第8章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8.1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8.2 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8.3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示例
第9章 课程设计总结和答辩准备
9.1 课程设计总结
9.2 课程设计答辩准备
第二部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参考图例
第10章 减速器装配工作图及零件工作图参考图例
10.1 减速器装配工作图参考图例
10.2 减速器零件工作图参考图例
第三部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
第11章 常用机械材料
11.1 黑色金属材料
11.2 有色金属材料
11.3 非金属材料
第12章 常用设计数据和一般设计标准
12.1 常用设计数据
12.2 一般设计标准
12.3 铸件设计的一般规范
第13章 电动机
13.1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13.2 YZ和YZR系列冶金及起重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第14章 连接件和紧固件
14.1 螺纹
14.2 螺栓
14.3 螺柱
14.4 螺钉
14.5 螺母
14.6 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
14.7 垫圈
14.8 挡圈
14.11 离合器
第15章 滚动轴承
15.1 常用滚动轴承
15.2 滚动轴承的配合和游隙
第16章 润滑与密封
16.1 常用润滑剂
16.2 油杯
16.3 油标
16.4 密封
第17章 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和齿轮、蜗杆传动精度
17.1 公差配合
17.2 形状和位置公差
17.3 表面粗糙度
17.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17.5 锥齿轮精度
17.6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结合参编院校对(第1版)的使用经验及机械设计标准的更新修订而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后设置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基础上迈向工程设计的一个转折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将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机械传动强度设计以及零部件结构设计等内容有机结合,达到强化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意识、培养产品总体设计能力的目的;以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零部件结构设计为课程设计重点,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化学生现代设计意识,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包括绪论、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体设计、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和传动零件的设计、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圆锥一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圆柱蜗杆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减速器零件工作图设计、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总结和答辩准备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参考图例,包括常用的减速器装配工作图参考图例和减速器零件工作图参考图例;第三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包括常用机械材料、常用设计数据和一般设计标准、电动机、连接件和紧固件、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和齿轮、蜗杆传动精度等内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和设计指导书,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编写修订的原则及内容为:
(1)以继承为主,在保留第1版中设计内容和方法严谨性的基础上,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内容进行了适当优化和调整,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既可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机械原理”部分“机械系统方案课程设计”,又可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机械设计”部分“机械系统结构及强度课程设计”。
(2)更新了第三部分中常用的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保持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2版)》内容的领先性和设计资料的准确性。
(3)更正了第1版中文字、图、表及计算中的疏漏和印刷错误。
文摘插图: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第1章绪论
1.1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与其配套的课程设计是学生首次较全面地进行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机械结构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课本知识,并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一次综合性设计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机械运动方案以及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与强度的能力,增强对机械设计中有关运动学、动力学和主要零部件的工作能力分析与设计的完整概念;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对机械设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具备计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计算机程序的编制,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有关工程设计的问题。
1.1.2课程设计的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般选择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过的大部分零部件所组成的机械传动系统或结构较简单的机械作为设计题目,较常采用的是以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系统,其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2)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3)传动件(如齿轮或蜗杆传动、带传动)的设计;
(4)轴的设计;
(5)轴承及其组合部件设计;
(6)键连接和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