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下铁

分类: 图书,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中长篇小说,
品牌: 姚中彬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0742771X/9787807427711
·条形码:978780742771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巴黎地下铁》内容简介:他本胸无大志,盲目地成为偷渡出国淘金者中的一员,在经历牢狱之灾之后他来到了时尚之都巴黎,边缘化社会里疲惫压抑的生活让他开始困惑和怀疑出国的意义。他在地铁里遇到了她,然而在经历丧母和染上赌瘾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他在情感和自我的漩涡中挣扎……是去是留,是合是分,小说在一系列令人意外的事件中铺展,折射出欧洲华人社会的复杂性,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姚中彬,男,网名寂寞虫子,1982年生,江苏常州人。著有小说《地中海左岸》、《左岸右盼》、《巴黎地下铁》,发表散文数篇。大学期间公派赴法国留学。旅法六年期间,经历坎坷,曾从事过搬家工人、农场采植工、各类餐馆工等工作。2008年4月获法国高等经济与商业研究学院国际贸易和管理学硕士,后回国定居至今。
媒体推荐巴黎地下铁,漂泊人生路,拼搏一指间,战胜万重难。
——法国《欧洲时报》社长 杨咏桔
当你处在一个错位而纠结的世界里,试图解开这些纠结并且想找到某种答案的时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纠结的。
——意大利《欧联时报》执行社长 袁秋翔
从《地中海左岸》、《左岸右盼》到这部《巴黎地下铁》,如果说前两部小说的上半部分还有一丝闲逸厌世的颓然情绪在,那么这次的故事则是大大发展了那种生冷简洁的笔锋,一如Bruno DUMONT的电影手法——Cru。这个词的好处在于,表达出一种中文单词无法确指的“如同生肉的那种冰冷感和既定性”以及“麻木的肉感”。确实,作者全文的笔调充满了克制和冷调。如果说有部分的煽情和情节冲突在里面,其背后的金属感一般的冰冷客观则是一种灵魂依附式的纠结。
——法国里昂二大传媒学博士文学评论人 Doni
谨以此书献给在异国他乡漂过或漂着的人
“万恶之都——我爱你!”
——波德莱尔
“在这里,有一种双重生活的感觉。”
——帕特里克
编辑推荐《巴黎地下铁》:
一段鲜为人知的偷渡经历,一段晦涩隐忍的情感纠葛,一个异国他乡的淘金梦想,一场青春困惑的悲喜离合。
你可曾有过出国留学、谋生的想法或经历?国外的月亮到底有多圆?
写给想出国奋斗的朋友,写给奋斗在海外的华人。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继《奋斗》、《潜伏》后,重磅推出异国淘金之励志读本。
序言十六年前的他,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后来不知道怎么从体育课代表变成了我的语文课代表。
那时我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即使实在没有话说也写上“今天无话可说”。日记上有前言,有后记,俨然是他们自己的出版物。另外每节课前有名言推荐,每周有文学欣赏课。那是座乡村中学,学生们大都很腼腆,上了讲台面红耳赤,不知所言。不过不到一个学期,他们就乐此不疲了。其中上讲台次数最多的当然是他了。
正是那年,我离开了那曾经誓言终生不离的讲坛,一别不返。
我清楚地记得这个班的学生为我举办的欢送会,并且至今保存着他们给我录制的告别磁带。
我们亦师亦友,一直保持着淡如水的联系。从他进高中,去北方读大学,然后远渡重洋,然后回到家乡,其间偶尔书信来往,偶尔接到他的越洋电话,也偶尔小聚举杯畅谈。最近一次收到他的明信片是他从马来西亚机场寄来的。他告诉我去印度出差遭遇了恐怖袭击,有幸躲过一劫。他说,平淡的幸福才是最真实美好的。
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放着他在国外所写的小说,有前言有后记。合上书稿的时候,时光倒流,仿如十六年前合上他交上来的那本日记,那个顽皮的男孩顿时浮现在我脑海里。
时间真是个让人容易忽视的东西,想起它时,已经十余载过去了。
他在巴黎的时候,已经顺利就读于商学院,这之前他付出的艰辛是为许多同龄人所不及的。记得电话那头他常对我说,“法国虽浪漫,但这个国家的浪漫从来没属于过自己。”
懂得记录、总结、反思并且表达生活的人,才是认真生活的人。期待着这本书能给读者以小说之外的一些思考。
这是他第一次出版小说,也是我第一次为他人作序。
心里充满着期待。
文摘第三十章
“纪国庆,你告诉我,你真的喜欢我么?”
半夜里,凯霖醒过来,在我耳边说了这么一句。
我动了一下,没有说话,她以为我没有醒来,我则索性装睡。
我清晨从噩梦里惊醒,手脚不禁蹙动了一下。
我把凯霖吓了一跳,她皱着眉头问我:“怎么了。”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突然想起来刚才做的噩梦,我梦见我爸爸也出了车祸,然后爸妈两个人并排走路,脸上流着血,喊着我的小名……再后来我就记不得了。
我想着想着心里不禁发毛,但是不想告诉凯霖这些。
我轻声地对着她说:“你酒醒了么?”
她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去。
床头的闹钟滴滴答答地响着,屋子里安静极了。
太阳慢慢升起来,透过窗帘,在圣诞节这一天照到屋子里的每个角落。
我对凯霖说:“今天圣诞节,我请你吃饭,好么?”
过了好久她才转过身来,看着我不说话。
我抱住了她,我顿时觉出她的体温来,觉出她那让我久违的熟悉的感觉来,我望着她的眼睛,许久不说话。
“为什么你的眼睛里总有哀愁?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吗?”
我听了不禁笑起来,我说:“我是农民,怎么眼神里会有忧愁呢?”
她也笑了起来,把头深深地埋进了我的胳膊里。
我内心分明感到和她之间的那份陌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逐渐把自己逼得往后退,把心圈在了一个角落,不想任何人接近,有些问题只能我自己解决,靠别人是没用的-这是我自己归纳的为什么疏远凯霖的原因。
我对凯霖说:“中午找个好点的饭店,我一直都没有好好请你吃个饭呢。”
凯霖说:“没胃口,就在家里给我做饭吃吧,你做的菜比哪里的都好吃。”
凯霖知道我死要面子,她怕我花钱。
在我再三坚持下,她终于答应了,高高兴兴地起来换衣服去了。
昨晚那么委屈,现在听说我请她吃饭马上就高兴起来。看到她这么容易满足我心里就不舒服。
凯霖说我们要去香街上的一个法餐馆吃饭,我也很高兴,这是第一次去好点的法国餐馆吃饭,平时在路上看到过很多次法国老头老太太坐在小桌子前吃饭的场景。想到自己也要像他们那样,拿着刀叉,餐布围在脖子上小心翼翼地吃牛排,难免有些激动。
我来巴黎这么久第一次穿得干干净净地出门,还喷了些凯霖圣诞节送我的CK香水,我一再对凯霖说:
“帮我闻闻,有没有油烟味。平时我在地铁里老老实实地呆在角落里惯了,因为知道自己身上都是油烟味,怕招人嫌。”
凯霖故意逗我:“好大的油烟味啊,怎么办?”
我知道她故意这么说的,转到她
……[看更多书摘]
后记2006年10月1日,那天带着自己所有的家当,开车从生活了一年的法国东南角地中海城市——尼斯.北上巴黎,去继续我的旅法生涯。我已经非常习惯这样的事情,收拾行李.去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我并不知道会在这个城市待上多久,正如四年前我并不知道我将在这个国家待上六年一样。
驱车一千多公里.到达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因为没有钥匙进门,我便开车四处晃悠。巴黎刚刚醒来,天空下着小雨.到处湿漉漉的。香榭丽舍大道上行人寥寥。看到路边有家麦当劳.心里一亮,因为里边通常会有无线网络。进去后我便要了杯热咖啡,在一个角落坐了下来。我打开电脑.发现被我搁置很久的小说连载《左岸右盼》在网上被热捧.很多读者期待着我继续写下去。在那个冷冰冰的早晨,困顿不堪的我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
我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即使在初来乍到陌生的巴黎。
一个多月后.我写完了全书。那时候有人问还会不会再写.我没回答,我心想应该不会了吧。
然而2006年快要过去的时候.我突然开始想写点什么。
和生活在巴黎的人们一样,我终日在地铁里穿梭。巴黎的地铁交错复杂.已经存在近一个世纪,隧道里常有涂鸦.车厢也已经破旧,你能看到那么多不同肤色的陌生面孔,听到那么多流浪艺人带着不同口音的弹唱,于车厢尽头聆听怀乡.于隧道深处触摸苍凉。你还能随地铁从古老的铁桥上穿过塞纳河.遥望耸立的埃菲尔铁塔、庄重的巴黎圣母院和左岸那些艺术家群集的小咖啡馆,感受巴黎的无限明媚.然后再次钻入地下.进入黑幽幽的隧道。
我常常带着困倦疲惫在地铁里昏然睡去。我很享受坐在晃晃悠悠的车厢里从黑漆漆的隧道里穿行而过的过程。我会有时光逆转的错觉,仿佛是在黑幽幽的时光隧道.灵魂出窍,去寻找那些个旧世纪的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