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新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

分类: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品牌: 范希春
基本信息·出版社:岳麓书社
·页码:5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0761191X/9787807611912
·条形码:978780761191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解放新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简介:一部新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从获得政治解放到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全方位解放,乃至实现人的全面解放的历史。60年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正是中国从贫瘠走向繁盛、从赢弱走向富强的历史缩影。
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从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城市化过程与现代化进程是相生相伴的,两者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但城市化的本质就是现代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旋律,城市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中心力量。
编辑推荐《解放新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由岳麓书社出版。
目录
写在前面(代序)
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通向繁盛的津渡
华北重镇
塞外名城
美丽冰城
现代国际大都会
虎踞龙盘之胜地
国际性海港城市
幸福星城
华南重心
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
江山之城
现代化的古城
高原明珠
西出国门桥头堡
……[看更多目录]
序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艰苦奋斗,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新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工业化中期国家,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国家发展成为全方位开放、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6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倍,财政收入增长1000倍,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大跨越。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作为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中心,现代工业与第三产业集中的高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一部新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从获得政治解放到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全方位解放,乃至实现人的全面解放的历史。60年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正是中国从贫瘠走向繁盛、从赢弱走向富强的历史缩影。
文摘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前北京称为北平,北平的和平解放,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以战逼和。从1948年11月29曰起,人民解放军先后发起了新保安战役、张家口战役、天津战役,既阻断了傅作义的西逃之路,又堵住了傅作义从海上逃走的退路。尤其是天津战役,成为促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关键。
傅作义犹豫中的决断
随着局势的发展,傅作义越来越看清了这样一个事实,蒋家王朝腐败堕落,背弃人民,是没有前途的;而共产党走人民路线,以振兴国家为己任,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何去何从,傅作义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但是,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这样做是不是违背道德,是不是背叛历史?从“戡乱、剿共”一下来个180度的大转弯,部属能不能想通?共产党能否真的既往不咎?更重要的是“华北剿总”所部军队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央军,傅系在北平力量很小,周围是两个兵团的中央军,谋和的事一旦失密,马上会有杀身之祸。
那段时间,傅作义处于极度矛盾中。当时,傅作义处于三重包围之中:一是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包围,二是北平、华北以至全国强烈要求和平的政治舆论包围,三是他所信任的师友亲朋的劝说。同时,傅作义对蒋介石政府也越来越失望,直至完全失去信心,蒋介石对他拉拢利诱,同时又用种种手段监视他、控制他。
后记本书是集体合作的结果,各位编撰者对本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资料的选择运用和具体写作内容方面并不完全一致,在统稿的过程中,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没有做硬性的统一,唯一的要求是能够反映本书的编撰目的和主旨。
另外,本书具有一定的史志特性,编撰过程中参考采用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