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福气·福音——中国民间求福习俗

分类: 图书,文化,中国民俗,
作者: 勾承益著
出 版 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2页数: 24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2007841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吉祥文化系列》丛书从传说、历史、民俗的角度,发掘千百年来隐藏在每个人心中关于吉祥(福、禄、寿、喜、财)文化的民族心理、观念和为此所作的努力与追求,展示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喜乐观、人生观,在新的时代、新的潮流、新的风范中为每一个同胞祝福、进禄、增寿、添喜、生财。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福福气福音--中国民间求福习俗》分册,书中具体收录了:“阴德”致福、“知足”以致福等内容。
内容简介
从传说、历史、民俗的角度,发掘千百年来隐藏在每个人心中关于吉祥(福、禄、寿、喜、财)文化的民族心理、观念和为此所做的努力与追求,展示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喜乐观、人生观,在新的时代、新的潮流、新的风范中为每—位同胞祝福、进禄、增寿、添喜、生财。
目录
引言 福分福分人人有份
壹 瞻之在前忽在后福在世间人自知——“福”的传统概念
一、“丰衣足食”谓之福
二、“高车驷马”谓之福
三、“寿比南山”谓之福
四、“平平安安”谓之福
五、“多男子”谓之福
六、“平心静气”谓之福
七、“国泰民安”谓之福
八、“无祸”谓之福
九、“百顺之名”谓之福
贰 街头巷尾有公议人生何处不积福——民间致福观念
一、勤劳致福
二、“阴德”致福
三、谦让致福
四、宽容致福
五、节俭致福
叁 见仁见智几千年儒家持论主潮流——儒家致福观念
一、“礼”以致福
二、“孝”以致福
三、“仁”以致福
四、“顺天命”以致福
五、“中庸”以致福
肆 奠道老庄多怪论醒世劝俗是良方——道家致福观念
一、“知足”以致福
二、“自然”以致福
三、“无欲”以致福
四、“无知”以致福
五、“逍遥”以致福
六、“?”以致福
伍 祈福祷神五花八门——民间祈福习俗
一、百神祭祀
二、“福星”高照
三、“天官”赐福
四、福神阳城
五、祭龙王祷福
六、祀灶祈福
七、爆竹迎福
八、数罗汉祈福
九、驱邪致福
十、百业祈福
十一、“风水”致福
十二、看相问福
十三、寺庙摸福
十四、摸物祈福
十五、贵人赐福
十六、干亲赐福
十七、取名求福
十八、巧借“五蝠”
十九、福“倒”临门
二十、岁终祷福
陆 祸福无门 由人自招——古今论福名句解析
一、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二、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三、福莫久于安,利莫长于简
四、福莫长于无祸
五、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
六、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七、福近易知,祸远难见
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九、吃亏是福
十、为人不做亏心事,自是福地老神仙
书摘插图
壹瞻之在前忽在后 福在世间人自知——“福”的传统概念
谁也不能准确地说出人类的福祉观念产生于几万年前或者几十万年前的某一时间,谁也不能确切地证明中国人最早一次祈福活动是在哪一座山下,哪一条河边。
为此,我们遂不得不作这样的猜想:甚至人们还没有彻底进化成“人”的时候,一种祈求温饱的念头就在他们并不聪明的脑袋里模模糊糊地萌发起来。当是时,草莽榛榛,鹿豕狂狂,生活条件极度艰难,每天的日子无非是饥一顿,饱一顿,温一阵,寒一阵。饥饿的时候,就祈望有一顿饱餐,大嚼的时候,又祈望天天如斯;温暖的时候,就祈望长此以往,寒冷的时候,就祈望太阳永远挂在天上。
后来,他们学会了放牧,又学会了种植,学会了敬神,又学会了天理,当然,也学会了吝啬,学会了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