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与国家(报告中国丛书)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综合,
品牌: 何建明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1879007
·条形码:9787801879004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报告中国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部长与国家》讲述了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极度艰苦的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再现了一位独臂部长的传奇人生。一位独臂部长的传奇人生,一项共和国的宏伟事业,作者以挥洒自如的文笔再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峥嵘岁月与不朽精神。
作者简介何建明,当代著名作家,全国劳动模范。苏州人。在部队工作15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第一、第二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获奖者。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及五届全国报告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永远的红树林》《根本利益》、《国家行动》、《落泪是金》、《共和国告急》、《国家日记》、《警卫领袖》、《何建明文集》(六卷)等,已出版文学著作32部,电影电视作品6部。
何建明主要获奖作品:
2008年:《生命第一》获第二届中华优秀读物奖《破天荒》获“年度十佳畅销书”
2007年:《部长与国家》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特别奖,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奠基者》,央视国庆60周年献礼片
2004年:《何建明获奖作品集》(根本利益丛书)《永远的红树林》获全国优秀短篇报告文学奖
收入2006年高中教科书
2003年:《国家行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改编成24集同名电视连续剧(2009年1月央视一套播出)
2002年:《根本利益》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改编成电影《信天游》(2005年)
2000年:《中国高考报告》获全国优秀报告文掌奖,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命运的承诺》,两度编入日本大学教材
1998年:《落泪是金》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改编成22集同名电视连续剧(2006年播出),《纽约时报》称为“中国九十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校园文学作品”
1995年:《共和国告急》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编辑推荐《部长与国家》是一部记录共和国最壮观、最伟大的建设史诗的书。而在这场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和平建设的战役中,一位领袖人物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的天才和杰了上,使新中国的历史变得如此壮美与浪漫……
何建明“报告中国”丛书《部长与国家》百名省(部)长热读作品,三届中国文学最高奖获得者何建明重磅力作,著名导演康洪叠倾力打造的央视国庆献礼大片。
序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对一个国家而言,六十年的历史是极其短暂的岁月。而新中国的六十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她又是最灿烂和最美丽的一段年轮,无论华夏曾经有过多少辉煌与杰出,也无法与这段国家的历史相提并论。
记载这样的一段国家历史,是当代人的责任与义务。在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一切现代技术手段对人类和宇宙间存在的几乎所有的事物,甚至包括心像与神志,进行原本和真切的实录与复制。然而,有一种手段仍然无法替代,那就是文学对人类和时代发展的记述。这是因为,文学的记述是在文字间流淌着感情,雕刻着细微,叙述着生动,闪动着思想,体现着灵性,以及智者的深刻和哲人的坦诚,还有文人独有的纯粹、执著,甚至是浪漫……
往往,我们在小说家的情节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的缩影;往往,我们在诗人的篇章与节奏中感受到一个事件和一种感情的澎湃与宣泄;往往,我们在戏剧家的台词中领略到一个人物和一段岁月的激越与音符,但在报告文学作家的笔下,我们常常能够获取以上所有文学艺术家笔下无法表达的真实与直接,而历史是必须真实与直接的,有了真实和直接,才会有艺术的魅力,才会有文学的精彩,从而才会有历史被后人所传颂与记住的可能。
新中国六十年里,涌现过如天宇间闪亮着耀眼光芒的众多杰出作家。而在这样众多的杰出作家中,我们不能不特别提及一位用报告文学样式在坚持不懈和始终如一地进行着“国家叙述”的作家,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何建明。
文摘插图:

第一章
世界工业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石油立国的理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20世纪以来的世界,是石油将人类引向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任何一国的领袖谁忽略了对“地球之血”的重视,谁就无法驾驭代表现代文明的本国工
业社会的前进巨轮。
老牌帝国的首相丘吉尔是这样。
新兴霸权帝国的总统罗斯福是这样。
东方的人民共和国领袖毛泽东也是如此。
……这一段的“内参”让毛泽东惊心和震怒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已经走过七八年,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夺回土地并实现了“土地改革”之后,城市的工商改造也已进入彻底的脱胎换骨时,摆在他桌子上的“情况反映”竟然是:河南、山东的黄河沿线出现了因饥饿而逃亡的难民,正向苏南和上海一带乞讨要饭……令毛泽东更不能容忍的是连四川这样的“天府之国”竟然也频频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到底怎么回事?是我们的执政思想和建设方向出了问题?
卫士长这一夜不敢回家睡觉,整宿地呆在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外那个四方小庭院里,距毛泽东十几米远的地方看看毛泽东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卷,那红红的烟火将长夜催出了黎明之光。
“主席,都快天亮了!您回屋休息吧!明天,不,是今天了——今天上午十点您不是还要开个座谈会吗?您得先眯一会儿嘛!”
毛泽东缓缓地转过脸,长时间地看着卫士长……
“主席,您还有事要我办去?”卫士长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着,又摸摸自己的脸,不解地问:“主席,我、我……没什么不对吧?”
毛泽东突然似答非答地:“是不对。”说完迈开双腿径直向书房兼卧室走去,刚走出几步又回过头:“银桥,你通知总理九点前到我这儿来一趟。”
“是。”卫士长快步随毛泽东进了房间,待他躺下后迅速回到值班室给周恩来办公室摇去电话。
这一天午前两个多小时发生在丰泽园内的事只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个人知道。后来有记载的史料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可靠的推测:二位共和国的伟人一起研究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后来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件大事基本上是一个主题:中国的石油问题和中国石油部部长的人选问题。
毛泽东已经是很着急了。这时期农村人民公社的问题已经够他老人家操尽心了。一桩桩一件件出格离奇的事让他思绪兴奋而忧虑:他在河南视察时说了句“还是人民公社好”的话后,一夜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出现了千万个各式各样的“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和“向共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