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通史,
  品牌: 李伟明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页码:3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7524981

·条形码:978750752498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从《资治通鉴》300万言中撮其精要,并加以提炼分析,专门针对当前领导者的治国修身提供可参考的建议。金石良言,字字珠玑,能够激发爱国激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洁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媒体推荐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日“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宋神宗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南宋史学家胡三省

你知道这部书我读了多少遍,7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毛泽东读《资治通鉴》

目录

第一部分 治人篇/001

有才没才看口才?/003

人性没有标准答案/008

举贤达能,岂有私谢/014

另一种“用人不当”/019

黄宪凭啥受推崇/024

隐士之心/029

用人的标准/034

刘晔的巧诈/039

贾充的“后顾之忧”/044

伯仁这样的朋友/049

人贵“自知”/054

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059

“斜封官”与“传奉官”/063

“四天宰相”钟绍京/068

“伴食宰相”不算差/073

李林甫的升官术/078

任人唯亲的弊端/083

可怕的“遗臭万年”/088

戒慎第一:贪欲/093

制造命运的人/098

自暴污点/103

虞公如此不识相/108

恩公不好做/113

第二部分 治事篇/117

邹衍不辩“白马非马”/119

周勃感叹“狱吏之贵”/124

汉元帝的“和稀泥”/129

“作秀”谁堪比王莽/134

读懂“谦退”不容易/139

坦诚如斯人/144

飞来“横福”不可靠/150

断了他的念头/155

表扬有时也坏事/160

明白自己的职守/165

假话总是更中听/170

“不为虚让”真美德/175

范缜的风骨/180

当不得“乌鸦嘴”/184

书籍何罪/190

如此“水涨船高”/195

文风浮华也成罪/199

由“资格证”说起/204

玩的就是形式?/209

当心“吹”出祸事来/213

狄仁杰的塑像/218

唐宣宗这样“追星”/223

浮夸也是有传统的/228

宋文帝留下的教训/233

谁是输家/238

富贵不认亲/243

第三部分 治世篇/247

将错误进行到底?/249

执法的标准/254

当官是件危险的事?/258

扬雄的生前死后/263

两个刘秀/268

惠加奸宄,害及良善/273

天子不与白衣同/278

樊准劝学/282

东汉“三公”的尴尬/287

撵走强盗来贼子/292

“三道全才”汉灵帝/297

人一旦失去追求/302

碰上了“好政策”/307

不关音乐的事/312

范晔是这样上钩的/317

梁武帝与唐太宗的“爱心”比较/322

司马子如“办案”/326

原来是一丘之貉/331

隋文帝的不图虚名/335

戏说李世民的处境/340

唐德宗访农家/345

结论别下得太早/349

“阳光操作”之功/353

张彖的“冰山”说/358

种树的道理/362

“圈子”的力量/367

周世宗的缺憾/372

“大赦”与制度之冲突/377

从“起居注”看监督/382

后记 诗史的收获/388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

好友老钟,几年前就多次在我面前炫耀他的驾驶证。然而,前不久他偶尔借车外出办事,却是另请高明来驾车。我不解地问老钟,既然有驾照,为何不亲自驾车?如果开不了车,弄个驾照又有什么意义?老钟以语重心长的口气告诉我,这是一种重要的资格,有了这个本子,就表示自己拥有了开车的资格——至于实际能不能开车,那是另一回事。原来,驾车这种极讲究实用性的技能,也可以用本子来“资格”化。驾车事关安全,大多数人还是更重实技的,不像老钟那样把“本子”摆在第一位。而在驾车以外,更有各种各样的“资格证”考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持证人员”(而未必是“人才”)。

后记读史的收获

A

读史明智。这个简单的道理,有文化的人都懂。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意识非常深刻的民族。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光是从《史记》到《明史》的官修纪传体“二十四史”,就达4000万字;再加上私修史书如《春秋》《左传》《战国策》,以及编年体的《资治通鉴》等,光是排得上号的史学名著,就够一个人读一辈子了。

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中国的史书太多,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又太快,在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的今天,有多少人能有时间去读那些已经发黄的文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必要读史(特别是读那么多的历史)。但是,有些人,却的确很有必要读点历史,比如官员,比如学者,甚至那些意图逐鹿商界的有志之士。有句名言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觉得,这话主要是针对这些群体来说的。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读那些史学名著,包括《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经典。但是,你至少可以腾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去了解它的大概,品味它的精髓。特别是《资治通鉴》,这是中国的一面老镜子,后人时常照一照,就会感悟到:历史不会开玩笑,读史是有收获的。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伟大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全书294卷,约300万字,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旨在通过描述历史来警示后人。它与司马迁的《史记》成为中国史籍的“绝代双骄”(巧了,两个司马都如此厉害)。

B

近年来,随着年龄在无情地变老,一些无关紧要的兴趣逐渐离我远去,工作单纯了,生活单调了,我觉得,有理由系统地找些书看看了。我选择了读历史,这是学生时代延续下来的兴趣(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受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历史和我的工作并无关系。我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也不是为了混职称,只是为了让自己多点文化,对这个社会看得更清楚些。

于是,在几年时间里,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又一本历史方面的书籍,随便翻翻,不求甚解(这种不带任务不必交作业的读书,才能真正带来读书的乐趣)。偶有心得,则即兴写上一篇随笔杂谈。后来,我的第一本杂文集《我想我说》出版,其中一半内容就是2006年的读史随笔。

也就是在编辑出版《我想我说》时,我开始下定决心,正式读洋洋300万言的《资治通鉴》。这一读,就是一年多时间(完全是在业余进行),整个过程是辛苦又快乐的。编年体说难听点就是“流水账”,它完全以时间为顺序,记事简略,基本不交代前因后果,特别是分裂时期的记述,书里兼顾同时并存的各个政权,东一句西一句的,看得眼花缭乱。若非多年来看了些相关书籍垫底,我还未必能在这堆“大砖头”前坚持下去。好在书里亮点频现,触及心灵,常常让人茅塞顿开之际产生写作的冲动,结果忙了个不亦乐乎。

起初,我并没有确立什么目标,还是和往常一样随便翻翻,想写就写。后来,文章数量多了,受到许多朋友和读者的鼓励,他们纷纷建议我尽快形成一本书。于是,写作思路逐渐明确,我决定从做人、做官、做事等几个方面,以小见大,谈古论今,通过史实说道理,给读者些许启示。文章在结集出版前,均在本地报纸和许多省市的主流媒体发表,并被国内外几十家报刊转载,家里各种报刊收了一大堆——这也是我读史的另一个重要收获。

C

辛弃疾说:“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我读《资治通鉴》,却是“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多有是处”。

不比照,不知道。历史竟然有那么多如此相似之处!王朝的更替,基本上是遵循着一个没多少新内容的规律:兴盛时,谁都以为自己的基业是不朽的,于是忘了打一剂预防衰败的免疫针;衰败时,当权者基本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进行“最后的疯狂”,破罐子破摔。还有,忠良的高风亮节在纸上被笔墨记住了,奸邪的卑劣行径却在生活中延续着(甚至不断“出新出彩”)。特别是,对照我们的现实,竟然发现某些存放了几千年的糟粕依然大有市场;某些“血的教训”仍在教训今人;某些曾经不断翻车的轨道,仍有大量的后人在奔走;更有甚者,某些事情,今人做得比古人还更绝更狠。例如,范哗的上钩与当代贪官的堕落,让人分不清哪是历史哪是现实;例如,古人刘秀尚知“天子不与白衣同”的道理,今人却强调“领导干部也是人”;例如,诸葛亮没有明白自己的职守而受下属批评,当今某些领导胡乱行政却谁也不敢吭声;例如,隋文帝能够做到不要“挂名文章”,现在某些领导却冠冕堂皇地让人捉刀……太多了,太多了,这些都是让人无法轻松的话题,这本书虽然对此作了些粗浅的思考,但仅是从大海里舀了一勺水而已。

当代作家王跃文说,今人文章难逾古人,因为很多话前人都说过了;古人笔下的东西,今人也仍能见着。读罢《资治通鉴》,我觉得很多事情还真是这么回事。历史为什么总有惊人的相似?因为很多该读历史的人不读历史,这就难免继续踩着前人走过的弯路前行。有人说中国历史虽多,但国人容易忘记历史(这与史学发达不成比例啊),但愿这话不是那么回事(至少今后),那就让我们好好地从历史中收获些什么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美绘版·给我讲故事系列第一辑⑨-调皮的小山羊(美绘版·给我讲故事系列)
2010考研英语三步搞定翻译及难句(新东方考研英语培训教材)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译丛)
小鹿班贝(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
洋葱头历险记(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
玛丽·波平斯阿姨回来了(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
假话国历险记(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
柳树风声(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5)
唐人的神仙世界:《太平广记》唐五代神仙小说的文化研究(黑龙江大学学术文库)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