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汉文化丛书)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战国秦汉,
品牌: 王子今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15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2408559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汉文化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文景之治”的成就,体现了开明执政的理念,为后世行政提供了典范。以“资治”为宗旨的中国传统政治史观,将“文景之治”看作典型的“盛世”。人们在文景时代发现政治榜样,汲取政治营养,寻求政治启示。“文景之治”已经成为一个代表政治成功的特殊的文化符号。
目录
第一章 汉初社会形势
一、布衣将相之局
二、汉承秦制
三、“拨乱反正”
第二章 刘邦的政治遗产
一、刘姓的天下
二、吕氏之乱
第三章 从代王到汉帝
一、老臣们的选择
二、进京之路
三、刘恒的“从代来功臣”
四、吴公调任中央
第四章 文帝武事
一、汉文帝三年的太原之行
二、十四年:帝欲自将击匈奴
三、细柳营
四、南边的和解
第五章 贾谊的政治设计
一、洛阳少年才子
二、“仁义不施”:秦政的批判
三、取与守不同术
四、《治安策》: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五、贾谊的“宏识巨议”
第六章 为富安天下
一、归农著本
二、减免赋税
三、以富乐民为功
第七章 法制改革
一、缇萦上书
二、减除肉刑
三、张释之故事: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四、除诽谤之罪,废秘祝之官
第八章 文帝性格得失与臣下“救止”的空间
一、关于乘车的谏言
二、却慎夫人坐
第九章 俭朴的帝王
一、对浮侈世风的警觉
二、露台之议
三、还千里马
四、霸陵薄葬
第十章 汉景帝即位
一、童年刘启
二、晁错:皇太子的“智囊”
三、三十二岁的太子登基
四、新帝新臣
第十一章 刘启政治肖像的底色
一、贾谊的影响
二、“静默”的风格
三、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四、官僚体制的调整
第十二章 削藩事业
一、二十四郡与十七诸侯
二、晁错的建议
三、吴楚七国之乱
四、晁错之死
五、周亚夫出征
六、梁城守坚
七、平叛的胜利
八、削藩政策的落实
第十三章 梁国的盛衰
一、蕃屏京师,唯梁为扦
二、梁园胜景
三、藩国文术重镇
四、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五、同车辇与不同车辇:梁孝王地位的变化
六、梁分为五:推恩的试验
第十四章 北边政策
一、和亲
二、飞将军李广
第十五章 走向富足
一、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二、文景时代社会的“富贵”追求
第十六章 黄老之学的成功
一、无为无不为,无治无不治
二、重柔者吉
三、“道家”与“刑名”
第十七章 文景之治的尾声:窦太后专权
一、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
二、窦太后的政治影响
第十八章 “文景之治”的历史文化意义
一、汉武帝事业的基础
二、文景的历史评议
三、盛世?治世:关于“文景之治”
四、文景“盛世”的真实性考察
……[看更多目录]
序言说到汉,自然就想到汉人,汉语,汉字,汉碑,汉赋,汉仪,汉制,汉子……。一个伟大的朝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关于它的论述,已经多移不计其数,我不是学才专家,说不出更新的见解,我知道汉文化是继承了周、秦文化雄沉之骨,保持了文化的绚丽之风,又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异域国度文化交流融汇,它开始于多源,结果于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致于使中国传统文化尽管有不断的演变,创新,但其体制,风貌再也没有脱离了这个基础的范围。
文摘第一章 汉初社会形势
经过战国时期多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强大的秦国在公元前221年,即秦王赢政即位的第二十六年实现了统一。以咸阳为都城,以关中作为统治重心的秦王朝,建立了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其政治体制的构成,对此后二千余年的历史有重要的影响。
秦王朝建立后,即面临着管理天下经济运行的任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期望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在谋求“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即民众都积极倾力于社会生产的基点上,形成新的经济秩序,并且以此为保证,使得农耕得以发展,社会得以富足,实现民众的富裕和产业的增值。秦王朝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有试验性质的经济管理形式,是值得重视的。秦时由中央政府主持的诸多规模宏大的土木工程的规划和组织,表现出经济管理能力的成熟。秦王朝的经济制度多具有创新的意义,然而在施行中,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秦王朝经济管理的军事化体制,其极端严苛的政策倾向,以及不合理的区域经济方针等方面的弊病,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教训。
秦王朝的专制统治表现出高度集权的特色,其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也具有与此相应的风格。秦王朝虽然统洽时间不长,但是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却在若干方面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历史影响。
秦始皇统治末年,多次因组织战争和土木工程征发民众服事苛重的徭役。大规模的徭役调发,使正常的经济环境和生产秩序受到破坏,民众承受着极沉重的负担。
秦始皇去世之后不久,秦王朝的统治阶层内部发生政治危机,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终于导致了规模空前的大动乱。秦二世没有能力稳定政局,其执政集团的核心又发生变乱,秦二世本人被赵高派人刺杀。秦王朝在人民反抗的浪潮中走向崩溃。
秦亡之后,反秦联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项羽军事集团把握了关中形势,主宰了各派政治势力的权力再分配。项羽号称“西楚霸王”,然而没有能够全面控制天下政局,诸侯混争的战火重新燃起。
稳健多谋的政治家刘邦取得关中作为根据地,又得到诸多猛将能士的拥戴,终于战胜项羽,建立了汉王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初年,政治形势依然复杂,经济条件异常落后,外族威胁空前严重。刘邦和他的功臣集团排除诸多困难,努力使西汉政权得以稳定。
一、布衣将相之局
正是因为刘邦具有较宽广的政治胸怀,运用较明智的政治策略,在楚汉战争中,能够以富足的关中作为稳固后方,使兵员和作战物资不断得到补充,虽百战百败,垓下一役,终于战胜项羽。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