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陵阙(汉文化丛书)

分类: 图书,历史,文物考古,中国文物考古,各种遗址,
品牌: 韩养民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11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2408561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汉文化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专制主义时代,权力是魔椅,禄位是染缸,贪欲是腐蚀剂。人一旦爬上魔椅,进入染缸,与贪欲结缘,就会见利忘义。随着时间流逝,无论什么盖世英雄、治世能臣,都可能入魔变态,人格缺失,丧失良知。
目录
第一章 汉家陵阙概说
一、陵阙分布
二、陵阙布局
三、陵阙管理
第二章 汉家葬俗
一、厚葬之俗
二、汉陵风水
三、祭祖之礼
第三章 汉家第一陵
一、深谋远虑汉高祖
二、吕后陵
三、同茔异穴
四、陪葬墓
五、长陵邑
第四章 封土垒冢成安陵
一、仁弱之君汉惠帝
二、陵阙
三、陪葬墓
四、安陵邑
第五章 依山筑霸陵
一、节欲之君汉文帝
二、窦后陵
三、陪葬墓
四、霸陵邑
五、南陵
第六章 横空出世汉阳陵
一、盛世奠基汉景帝
二、王皇后陵
三、阳陵陵阙
四、陪葬墓
五、阳陵邑
第七章 堆金积玉数茂陵
一、一代雄主汉武帝
二、皇后、夫人
三、巍巍陵阙一望中
四、陪葬墓
五、茂陵邑
第八章 鳞次栉比之平陵
一、匆匆过客汉昭帝
二、平陵陵阙
三、陪葬墓
四、平陵邑
第九章 唐哉皇哉杜陵
一、中兴之君汉宣帝
二、皇后陵
三、陵阙
四、陪葬墓
五、杜陵邑
六、杜陵在古代的地位
第十章
一、好儒多艺汉元帝
二、后妃慕
三、陵阙
四、陪葬墓
第十一章 民怨沸腾修延陵
一、爱美女的汉成帝
二、后妃慕
三、陵阙
四、陪葬墓
参考书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说到汉,自然就想到汉人,汉语,汉字,汉碑,汉赋,汉仪,汉制,汉子……。一个伟大的朝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关于它的论述,已经多移不计其数,我不是学才专家,说不出更新的见解,我知道汉文化是继承了周、秦文化雄沉之骨,保持了文化的绚丽之风,又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异域国度文化交流融汇,它开始于多源,结果于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致于使中国传统文化尽管有不断的演变,创新,但其体制,风貌再也没有脱离了这个基础的范围。
文摘插图:

后记《汉文化丛书》即将出版,思绪万千。当我搜索昔日艰难的心路历程,回顾三十余年的学术生涯,许多如烟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勾起我无数的回忆。
我不是命运的宠儿,天性愚钝,一生坎坷。我不想回味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酸涩苦果,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出版界、新闻界我有许多友人,与他们相交,给我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温馨的回忆,永志难忘。
1985年初,我的第一本30万字的学术专著——《秦汉文化史》完稿。这部手稿倾注了我多年的心血与汗水,其命运如何,尚不得而知,只好茫然等待。就在这时,独具慧眼的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陈绪万、编辑刘孟泽(后晋为副总编)闻讯,欣然同意接纳出版,并作了责任编辑。 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书名。1986年9月,这本书在西安出版,《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发表书评给予好评。同年10月、11月,台湾里仁书局接二连三再版,引起海外学术界的关注。之后,陈绪万、刘孟泽又为我出版了译著《文化人类学》(与刘雁鸣先生合作)、《中国风俗文化学》,在他(她)们的帮助下,我从这里踏上文化苦旅。
当《秦汉文化史》在学术界引起反响时,我与刘宝才、李晓东、张懋 、葛承雍、西安晚报记者郭兴文等倡导并组织西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杭州等全国中青年教师、博士生分工合作,编写一套“中国风俗丛书”。这个方案一提出,首先得到时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林牧的首肯并鼎力支持。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邢良俊女士闻讯,驱车来西北大学,明确表态,乐意出版。写书难,出书更难,是时下文人的永恒苦恼。现在,出版社雪里送炭,喜从天降。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当时的社长文彦、总编贾象石,副总编刘善继、刘夏志等人民社的领导人,都支持这套丛书。老一代民俗学家、德高望重的北师大教授钟敬文、经济学家于光远、美学家李泽厚等人多方指导,奖掖有加。丛书自1986年-1994年先后出版30本,约450万字。这套丛书出版后在国内以及港台、日本等地反响强烈。1989年,台北文津出版社,博远出版公司竞相出版海外中文繁体字本。1994年5月,在西安止园饭店为这一丛书召开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这套书是我国第一套全面深入研究中国风俗文化的大型丛书,也是20世纪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对风俗文化做出科学性、系统性论述的大型丛书,是世纪之交的拓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