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到人文

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科普读物,人文地理,
品牌: 位梦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页码:25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01549966
·条形码:978750154996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他,一进南极,九进北极,置身于尘世之外,搏击于冰雪之中,站在世界边缘,展望天地苍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宇宙的起源,到地球的生成;从大气层的重要。到南北两极的作用;从生命世界的演化,到人性真谛的反思;从自然规律的探索,到人类文明的追踪;上下求索,今古驰骋,在时空隧道里漫游,到科学王国中旅行。
1982年,本书作者位梦华从美国赴南极,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83年回国后,位梦华率先对南极进行综合研究,先后出版《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等著作并发表大量科普文章。1991~2005年,先后9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5年,位梦华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这一活动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首,并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创造了条件。1998年,位梦华第6次进入北极考察,在北极连续工作8个月,成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本书将科普知识寓于作者进行两极考察的经历之中,从而生动有趣地介绍了这些知识,书中还包括作者了的一些考察随感。
作者简介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0世纪70年代,位梦华重点研究中国大陆的重力场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对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用重力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论文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刊物《JGR》上。1981年,位梦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对美国密西西比湾地区的重力变化进行了观测和研究,论文以中英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上述研究成果曾经引起国内外地质和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与重视。
1982年,位梦华从美国赴南极,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83年回国后,位梦华率先对南极进行综合研究,先后出版《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等著作并发表大量科普文章。1991~2005年,先后9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5年,位梦
编辑推荐他,一进南极,九进北极,置身于尘世之外,搏击于冰雪之中,站在世界边缘,展望天地苍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宇宙的起源,到地球的生成;从大气层的重要。到南北两极的作用;从生命世界的演化,到人性真谛的反思;从自然规律的探索,到人类文明的追踪;上下求索,今古驰骋,在时空隧道里漫游,到科学王国中旅行。
目录
前言
我的科普之路
自然物语
大洋礼赞
两极的由来与大陆漂移
无名的大洋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大洋礼赞
你鸟瞰过太平洋吗?那浩瀚的雄姿总是令人敬畏;你瞭望过大西洋吗?那神奇的力量总是使人折服;你飞越过南大洋吗?那环状的水体给地球披上了一条银白色的哈达;你俯视过北冰洋吗?那洁白的冰盖给地球戴上了一顶巨大的冠冕。
是的。我曾横跨过太平洋,从中国飞到美国;我也曾纵穿过太平洋,从阿拉斯加到南极;我曾经眺望过大西洋,不禁想起了百慕大三角的神话;我也曾遥望过南大洋,面对奇丽的景色赞叹不已。现在,我又来到了北冰洋,与之朝夕相处,无论走到哪里,视野总也离不开它那浩渺的身影。有时候,风平浪静,海面如镜,那大洋仿佛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有时候,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那大洋似乎发起了脾气;有时候,波涛滚滚,浪花飞溅,那大洋仿佛正在细声诉说;有时候,冰山如林,银装素裹,那大洋似乎穿上了御寒的冬衣。
我常常独自徘徊在大洋之滨,久久不肯离去。飞鸟忽而从面前一掠而过,在蔚蓝的长空翱翔而去;海豹偶尔从水中伸出圆滑的脑袋,对着苍天喘上一口粗气:伞状的水母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在透明的海水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倘若幸运,还能看到巨大的鲸群从远处缓缓游过,不时地喷射出高高的水柱。彩霞映红了大海,像一把无名之火,在天边熊熊燃烧;波涛震撼着大地,像是有千军万马,正在向岸边冲锋,搏击;太阳不落,每天绕行一周,周而复始;月亮却有升有降,有圆有缺,走着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
也许是触景生情的缘故吧。这样地朝思暮想,久而久之,就对大洋产生了一种敬慕之心,或者也可以叫做“大洋意识”。
我们赞颂大地,称她为人类的母亲,这是对的,因为人类确实是从大地上演化而来。而且是在大地上生存繁衍至今的。但是,据古生物学家说,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如细菌和藻类等,却只能在海相沉积的岩石里才能找到它们的化石。这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首先是在大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当然,这种发展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鱼类,从水生到两栖,从卵生到哺育,从哺育到人类。才有今天我们这些最高级的生物。
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一个单细胞开始,逐渐发育成熟起来的。所以,这十月怀胎,正好反映了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历史。而那包裹着胎儿的羊水,似乎也说明了原始生命是从水里开始的。因此,当人们怀着虔诚之心,对着大地母亲顶礼膜拜的时候,也不应忘记大洋的功劳。事实上,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