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金融巨头/我所知道的资本家丛书(我所知道的资本家丛书)

分类: 图书,经济,金融投资,中国金融银行,
品牌: 文昊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页码:40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03417625
·条形码:978750341762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我所知道的资本家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金融巨头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开始创新精神和积累的经验、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种种方法和手腕,更加具有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意蕴。
编辑推荐本书介绍了金融巨头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开始创新精神和积累的经验、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种种方法和手腕,更加具有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意蕴。
目录
从千年视角读百年财富(代序)
做派不同、手段各异的央行大佬
——民国三大国家银行领军人物面面观
一 把交通银行绑上北洋战车的“帝制祸首”梁士诒
二 我服务交通银行30余年所了解的种种内幕
三 宋汉章、张公权联手抗拒北洋政府停兑令的详情细节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25只木箱的现银元变成了铜元
1921年冬,北京中、交两行发生挤兑津钞(当时中、交两行京钞自1916年停兑后,尚未收回,故在京市行使的均是天津地名钞票,交行是加印一红H字暗记,以示区别)风潮,交行以各项公债向东三省官银号抵借400万现银元开兑。
该款是在北京拨付的,交行收到现银后开箱点数时,发现有25箱(当时纸包的新银元每箱装5000元,麻袋装用过的银元,每箱只装得下4000元)内中装的不是银元而是铜元。由于债权方面实际是奉天军阀张作霖,因此交行就没有敢声张,认吃暗亏,由行中付账了事。
宋子文掠夺郑州各银行的押品棉花
向例在河南、陕西等省向农民收购棉花,均须用现银元成交。1934至1935年间,由于国际白银价格暴涨,我国白银大量外流,因之市面现银元奇缺,牵动到上海市场棉花价格逐步下跌。所有郑州、陕州、洛阳等地各银行所做上海棉花押汇,为数颇巨。至1935年春夏之间,棉价已不敷押汇本息(当时棉价最高每100斤曾达50余元,最低跌至每100斤35元左右,各银行由于盲目竞争,押汇折扣有放宽至八折以上承做的,加上押汇过期利息,不敷甚巨)。
那时我任郑州交通银行经理,于四、五月间与各银行经理一道至沪,联系处理押品问题。当时我认为白银外流现象决不可能持续下去,我国通货办法必将有所变更,届时棉价自必回升。我主张请郑州中国银行经理潘仰山以请示业务方针为由,向宋子文(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探探口气,问宋对该行押品棉花应否及时处理,抑应稍作观望。潘向宋报告后,宋煞有介事地详询了过去市场棉价涨落情况,假装考虑了一会,告潘还是及时处理,不要再等。
当时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各行立即着手处理押品。及至各银行押品基本处理完毕,至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宣布了法币政策,棉价即时回涨,不到两三个月已超过已往棉价。后来我们才明白,各行所处理的棉花,多数为与宋子文有关的官僚资本所收购,从各银行及棉商手中掠夺了一笔巨额财富。
P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