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

分类: 图书,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综合,
品牌: 贾西津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57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801901541
·条形码:978780190154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方向的政府改革的推进,经济领域的宏观管理正在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型,行业协会的作用日渐突显出来。我国的行业协会是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中发展起来的,其功能实现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定位紧密关联。本书将行业协会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定位与其功能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认为:行业协会从功能本质上与企业一样,均是减少交易成本的产物;我国目前的行业协会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中,表现为“自上而下”、“市场内生”和“中间模式”三种形态,相应地体现了减少不同方面交易成本的功能,从而形成行业协会的不同功能定位。行业管理模式的实现,必须放诸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趋势之中。本书结合地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经验,在对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趋势的判断基础上,提出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和管理体制变革的战略选择。书中第二部分的七个案例更以详实的一手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功能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贾西津,女,1972年生,北京人,北京医科大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法学(社会学)博士。现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公民社会,战略管理,在核心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译著一部。
媒体推荐序
这是一本以经济转型过程中行业协会为研究对象的专题性研究报告。
此项研究受到美国亚洲基金会的资助,并得到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原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此谨致谢忱。
行业协会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开始自上而下培育发展。入世以后,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这类组织的存在,希望它们能够承担更多的职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针对这类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出版发表了许多相关著述。相对来说,我们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对中国非营利组织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关注到这类组织,并组织力量开展调研的。在我看来,使用“行业协会”一词尚不足以概括活跃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这类组织,我曾试图使用“市场经济类NPO/NGO”、“经济团体”等概念,以尽可能包括除行业协会以外的诸如“商会”、“工商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不同层次的同类组织,但又涉及如何将它们与消费者团体、劳动者团体相区别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解决。因此,本书中姑且按约定俗成使用“行业协会”一词。我们强调这一词汇的一般通用性,既不是在狭义上强调字面上的“行业”性,也不排斥同类的其他组织。
从非营利研究的立场出发,行业协会属于“互益性”组织,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并没有将这类组织纳入政府免税支持的范畴。我们认为:行业协会区别于营利性的企业,它们以一定范围的公共利益为导向开展各类活动,实质上是在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尤其在转型时期的中国,行业协会不仅在市场中发挥各种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地承担原由政府承担的许多经济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行业协会在中国的发展需要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政府在财政和税收制度方面的支持。
本书是清华大学NGO研究所集体工作的成果,研究所许多师生为此付出了辛劳。全书的策划、执笔和统稿工作在贾西津博士的领导下进行;总论部分由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三人合作完成,案例部分的执笔人分别如下:
案例1 省级行业协会——广东省行业协会基本调研
李建军
案例2 个体经济背景下的行业协会——温州市行业协会
贾西津
案例3 发挥协会的行业治理功能——青岛船东协会
徐宇珊
案例4 政策参与,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马少和 朱 黎
案例5 政府职能转移下的民办商会——海南省企业家协会
张智勇
案例6 从双重管理到“三合一”——上海市行业协会发展署的创新
沈恒超
案例7 “协会管协会”的模式创新——鞍山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黄 炎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正广泛开展的关于行业协会的讨论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大力支
持。
王 名
2003年11月12日
编辑推荐本书成书于2004年2月,出版后深受各界的好评,是此领域的重要书籍。本书主要是将行业协会在社会结构中角色定位与其功能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认为行业协会从功能本质上与企业一样,并结合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功能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模式创新。
目录
序
总 论 篇
第一章 引言:发展中的行业协会
一 发展行业协会的必要性
二 发展行业协会的紧迫性
三 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现代行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无论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看,还是从行业管理角度看,都需要一批功能健全的行业协会为之服务。
首先是减少交易成本的需要。企业在市场中活动不仅要发生生产成本,如工资、设备等开支,而且会遇到许多交易成本,比如竞相压价引起的谈判成本,开展各种合作的缔约成本和监督履约成本等等。当交易成本增加到一定程度,企业之间就会组建行业组织,代替成本较高的各种谈判。
其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中除了各个企业自身的利益外,还存在谁也不会按照自私的原则去维护但又很重要的“公有地”,例如各种行规行约、公共信息等。在行业范畴内,这些公共事务并不是单个企业可以解决的,必须依靠行业协会来提供互益性的公共服务。
再次是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现代行业管理体制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管理可以定义为以精干的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众多行业组织为主体、以间接和协调服务为主要手段的涵盖全社会同类生产的管理(汪海波等,2002)。行业协会是现代行业管理的主体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
(二)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指的是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进行变革,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由以管为主转向以服务监督为主,把原来不应该由政府承担也做不好的职能还给社会,把应该抓的职能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政府机构改革,要求政府机构按照转变后的政府职能精简、归并,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格局。
政府缩小之后,社会如何放大?由谁来作为下放的社会职能的载体?原来由政府机构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应该交由代表行业的行业协会承接。这就需要发展行业协会。
(三)中国加入WTO的迫切需求
入世是发展行业协会的重要推动力,行业协会的发展将加快。在应对入世方面,行业协会有着天然的优势。世贸组织(WTO)要求各成员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符合WTO原则规范,并处理和协调由于成员国政府行为不当而造成的贸易纠纷。世贸组织对NCO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干预的权力,这就为行业协会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也就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