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代沟的拥抱——青春期亲子关系Ⅱ

分类: 图书,教育,家庭教育,
品牌: 陈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532731243
·条形码:978753273124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写给青春期孩子看的书,但它的角度非常客观,让孩子们和父母读来都会觉得容易接受,而且趣味盎然。主编是华东师范大学著名青春期心理咨询专家耿文秀博士。书中巧妙运用了许多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会发现孩子变了,包括与父母关系的疏远、有话不愿意对父母说、乱花钱、追星、交异性朋友等,这时常让父母担忧。这时,如果亲子关系处理不当,流于简单、粗暴的话,非但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反而会进一步恶化亲子关系,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敏感的时期,必须从根本上矫正传统的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心理测试题目,读来一点不觉得枯燥。而且,针对问题提出来的解决方案都非常实用,比如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听演唱会,非常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其实使亲子关系融洽很容易,但是有一些小小的细节千万不能忽略。
媒体推荐总序
中国孩子的书包是全世界最沉重的,许多孩子对学习的痛恨也几乎与之成正比。我们的孩子理智地知道,在今天要参与生存竞争就不得不学习,于是只好咬牙切齿地学,怒发冲冠地学,无可奈何地学,或凄凄惨惨地学。然而,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奖者乃至数以千万计的普通人,却把学习视作人生最大的情趣,乐此不疲地学习,再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也兴致勃勃地学,情趣盎然地学,兴高采烈地学,欢欣鼓舞地学?!
《学海击水巧作舟》,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些“巧”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学得更快乐,学得更有效率。这些方法不高深,也不玄妙。只要持之以恒,循此实践,我们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改善和提高。读者不妨一试。
我们身处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孩子今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孩子的父母对变革的艰巨性、激烈性同样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两代人对未来的不同感悟与期待强烈冲突,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似乎把老少两代深深地分隔开来。鸿沟一侧的年轻人呐喊着:孤独啁、痛苦啁,我渴望独立自由!理解万岁!鸿沟对面的父母呼喊着:我们不也同样困惑和痛苦?我们也渴望着你们的理解和支持!——两代人为什么就不能各自向前跨过代沟,主动敞开心扉、拥抱对方呢?
《青春期的呐喊》、《跨过代沟的拥抱》试图在代沟上架设亲子交流和对话的心灵之桥,既代言反叛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抒发他们要求独立自由、渴望得到尊重的心声,也从“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角度倾诉今天为人父母的艰辛、沉重与迷茫。我们希望代沟两边的两代人能互换位置倾听对方的诉说,以平等的精神和对对方的热爱来促进沟通和理解。企盼我们的良好愿望能通过这两本小书有所实现。
心理科学从其诞生之初便积极服务于现实和社会。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心理科学无法根本治疗社会的疾患,也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疑难困苦,但这一科学工具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帮助我们改善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改善我们的人际交流和沟通,从而提升我们的生存质量,提高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心理科学在今天开放的中国,用武之地大大扩展,心理科学的专业工作者们有义务为其普及和深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而努力。
由于多年从事应用心理学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特别关注心理科学的现实应用,一直希望心理科学的理论对儿童的学习成长能有所指导,更渴望能有助于沟通亲子关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章震宇、朱炜良、鲍立铣、叶盛泉、陈林、梁良、王小晔等,这一群年轻的心理学博士和硕士,思想敏捷,勇于思考,文字活跃,他们把我的思考和提纲具体化为了这几本小书。囿于时间,我们还来不及研磨修琢,书中难免粗疏之处,敬望读者不吝赐教,给我们以改进的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耿文秀 博士
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 “心理闭锁期”的悖论
第一节 孩子的抽屉上锁了!
一、青春期闭锁心理
二、成长的秘密
三、父母的担心
四、世上最棒的礼物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三、父母的担心
刘先生:“几乎每个父母都闻‘早恋’色变,父母总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安分地度过这个时期。因为,撇开影响学习不说,我们也害怕孩子小小年纪经不起恋爱的风暴。‘哪个少年不怀春’,这个道理我也懂,正因为我也经历过,所以总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希望他少走弯路。要知道,青春期的恋爱往往都是短暂幼稚的,大多数人到了青年期才懂得真正的恋爱。不过,可能因为我们太急于想让孩子受益于我们的人生体验,而忽略了年少时自己对那份感情的认真程度。我们相信,孩子现在可能会恨我们,但是最终会发现我们是对的。”
吴女士:“现在的媒体、网络这么发达,孩子们对性的了解肯定比我们当年要多得多。但是,我害怕这些宣传会误导孩子,正确的性教育确实很必要。可我们不知道怎样去做,毕竟,我们仍然是比较保守的一代,所以往往选择让孩子自己在成长中慢慢去了解。然而,我觉得这可能是危险的,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
梁女士:“孩子到了青春期有秘密这是很正常的,我一开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可能是人的好奇心在作祟吧,看到孩子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各种猜疑都冒了出来,就总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何况,他还是自己最关心的孩子,所以,不好的想法总是会盘旋在脑子里:他在谈恋爱吗,或者他在看黄色杂志?更可怕的是,他有没有在外面和不良少年打交道?其实,或许只是一些小事,一旦钻起牛角尖来,就会变成天大的事,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会按捺不住了。”
程先生:“我知道孩子的青春期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动荡期,孩子开始疏远、反叛我们了,我们心里也有些不好受。看到孩子总是以一副不耐烦的神情跟我们说话,我的脾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声音大,我的声音就要更大,人在情绪上头,哪里顾得上风度、民主,我就记得我是他老爸,怎容得他这么放肆?其实,他如果冷静地、以成人的态度跟我分析他的想法,我又何尝会倚老卖老呢?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会不讲道理呢?”
今天的父母也是当年的青少年,他们也曾年少轻狂,春心萌动;他们也曾反抗父母的权威,挑战社会的规范;他们也曾暗暗发誓: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父母,一定要做一个了解子女的父母!然而,是岁月磨平了他们的棱角,教会了他们世故,忘记了当年的誓言吗?
其实,做明理的父母仍然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是,孩子踏进青春期时,父母已迈向中年期,双方在心理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孩子们开始寻求来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