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工艺设计规范

分类: 图书,科技,冶金工业,钢铁冶炼,
品牌: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页码:6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1580177054
·条形码:915801770540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炼钢工艺设计规范》共有6章,分为总则、术语、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设施。其内容主要按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四部分,分别就总体工艺设计、原材料供应、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等方面作了规定。《炼钢工艺设计规范》以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编辑推荐《炼钢工艺设计规范》炼钢工艺设计规范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铁水预处理
3.1 总体工艺设计
3.2 粉剂
3.3 主要设备设计要求
3.4 工艺布置
4 转炉炼钢
4.1 总体工艺设计
4.2 原材料供应
4.3 转炉及相关设备选型
4.4 转炉炼钢车间布置与厂房
4.5 炉渣处理
5 电炉炼钢
5.1 总体工艺设计
5.2 原材料供应
5.3 主要工艺设备选配
5.4 电炉炼钢车间布置与厂房
5.5 炉渣处理
6 炉外精炼设施
6.1 总体工艺设计
6.2 铁合金与造渣料
6.3 炉外精炼主体设备设计要求
6.4 炉外精炼装置在车间中的布置原则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1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共有6章,分为总则、术语、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设施。其内容主要按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四部分,分别就总体工艺设计、原材料供应、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等方面作了规定。
本规范以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将有关意见反馈给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地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安街7号,邮政编码:100176,E-mail:qiuxiaohong@ceri.com.cn),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文摘插图:

5.3.3电炉变压器的调压方式应采用有载调压方式。5.3.4电炉宜采用全平台的结构形式。设计确定倾动中心线位置时,应保证倾动机械失灵时电炉能自动回复原始位置。5.3.5电炉应采用管式水冷炉盖和可分式炉壳。上炉壳应由钢管制作的笼形骨架和内挂的管式水冷炉壁块构成。下炉壳应为厚钢板焊接的筒球状壳体,内部应衬砌(筑)耐火材料构成熔池。5.3.6电炉应采用偏心炉底出钢方式。5.3.7电炉应采用全液压传动方式。电炉往炉门侧出渣倾动角度应为12。,往出钢侧倾动角度应为15°并应具有出钢至规定重量时,电炉能自动快速回倾至原始位置的能力。炉盖升降行程应为400~500mm,旋转角度应为67°~80。,电极与炉盖宜同步旋转,也可采用电极与炉盖分开旋转的方式。5.3.8电极升降的位置调节宜采用比例阀加电极调节器的方式。当电极以最大速度运行时,电极调节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00ms。导电电极臂与立柱之间应绝缘可靠。电极臂与短网的总长度在满足电极升降与旋转运动条件下应尽可能短,并应在任意空间位置上保持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布置,三相短网阻抗不平衡系数不应大于5%。5.3.9电炉液压系统宜采用水乙二醇非燃介质。液压系统应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当发生停电事故时,应仍能将电极提升一定高度,并应能倾炉出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