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哈佛

分类: 图书,传记,社会百相,青年/学生,
品牌: 于智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21201869715
·条形码:972120186971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走向哈佛》讲述了我从小留学一到哈佛MBA的十年经历。2007年1月17曰,刚经历了一场十年不遇的寒流,得克萨斯州的天气开始转暖,厚厚的冰谷滴下一串串的小水珠,刺骨的寒风变成了飘逸的雪花,让人顿时觉得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气象。几天前,美国西南部的得州奥斯汀市,遭遇了一场罕见寒流的侵袭,凡是露天的东西都被罩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壳。我工作的戴尔公司从员工安全方面考虑,取消了两天的工作。我虽然留学是在美国北部寒冷的俄勒冈和密歇根州,现在也只能躲在家里等待天气转暖,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等待——等待哈佛商学院申请结果的发布。
作者简介于智博,籍贯北京,1982年出生,成长于上海和成都。
16岁只身留学美国,就读于俄勒冈州一个乡村小镇的密歇尔高中。
17岁进入东俄勒冈大学学习,两年后转学入著名学府密歇根州立大学,就读干全美排名第一的供应链管理系。于2003年创立了中国供应链管理国际论坛,毕业前夕获得布莱德商学院“最佳学生”称号。
21岁获全球最大电脑商戴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统筹策划、国际物流、全球采购三个重要部门任职。
2007年被哈佛商学院录取,攻读MBA。
现已被苹果、三星、LG、花旗等多家著名公司邀请加盟。
已出版著作:《留学美国三部曲》、《DELL新丁/Rookie》、《敲开了哈佛商学院大门》
媒体推荐于智博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喜欢独立思考,具有将这种思考和理想变成现实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且总是寻求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这种独立思考、坚韧不拔与重视方法的个性,来自于他父亲的影响。因此,此书不仅对年轻人的成长有所激励,而且家长们也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
I took great interest in reading Lawrence’S book describing his path ofgrowth,towards achieving what he is today.His personality is a perfect blendofthe best that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have to offer:team oriented,friendly and easygoing,inquisitive,thoughtful,energetic and charismatic.Ihope that Lawrence’S experience will be very helpful to many students andtheir parents aspiring to enter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arvrd Business School Associate Professor/Li Jim
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我愿意跟渎者们分享我的点滴体会。在我眼里,智博不畏难、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心志,很值得海內外的年轻人学习。人生路上总是风风雨雨、走走停停,但雨后彩虹、拨云见日似是恒常规律。“成功需苦干”,不就是我们的座右铭吗?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建平
编辑推荐《走向哈佛》是于智博编写的,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美国乡村的高中生活
在美国最小级别的乡村高中留学
密歇尔高中的课程
我是小镇唯一的中国人
我在美国乡村的寄住家庭
攻克语言关
活跃的教学方式
高中里的汽车修理课
充满同学情谊的高中舞会
乡村小镇的高中篮球联赛
在美国当球星
“下次非撞飞你不可
我的明星教练
不曾想到的周末生活和节日
美国的学期制度和大学录取标准
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克服困难
我的“第一桶金
第二篇 在小城市读大学
”价廉物美”的东俄勒冈大学
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
难忘的课程:商业法
选学西班牙语
我的陶艺作品
我在东俄勒冈大学的GPA
大学的伙食
我的宿舍室友
骄傲的第一份工——一天刷1万件杯盘
体面的第二份工——做大学数学辅导员
管理东俄勒冈大学计算机室
第一位担任宿舍管理员的留学生
让中国武术登台表演
拉格兰德市的“文物考古专家
NBA迷的奇遇
用1美元买了一辆汽车
西雅图之行
转学到名牌大学深造
家庭的关怀
第三篇 在美国著名学府深造
到密歇根州立大学深造
全美排名第一的供应链管理系
在名牌大学艰苦的学习
“9?11噩梦中的美国大学
寒假留学墨西哥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MBA课堂旁听
二战历史打动大公司人事经理
在世界500强大公司实习
主动推迟半年毕业,五家公司相邀实习
在联合利华公司实习的日子
我的公寓、汽车和派对
篮球迷的天堂
组织中国供应链管理国际论坛
第一位来自中国的“最佳学生
从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
第四篇 戴尔新丁
心仪的世界第一大电脑商
在统筹计划部的岗位上
从留学生到美国公司员工的转变
新丁在戴尔胜任工作
在BPI活动中荣获黄带和绿带
把300万美元的积存浪费减少到900美元
到戴尔上海公司协调工作
一年没涨王资,收获人生经验
要事业,不等绿卡
灵活的上班时间
零库存的戴尔物流管理
成为担当两项业务的经理
难得的学习机会:与CEO们在一起
加盟全球采购部
热心参与公益活动
天下华人是一家
最年轻的演讲俱乐部主席
支持每一届中国物流国际论坛
买房子,换车子
第五篇 敲开了哈佛商学院的大门
为哈佛MBA大战GMAT
三考720分,向哈佛进军
再次触摸哈佛
为报读MBA增加砝码
为了哈佛理想,学会放弃
同时申请哈佛、凯洛格和耶鲁三所商学院
到西北凯洛格和耶鲁面试
被西北录取被耶鲁拒绝
精心打造申请哈佛的简历
写好哈佛要求的六篇 论文
三封推荐信
到哈佛校友家里接受面试
哈佛的“录取学生周末
告别戴尔,拥抱哈佛
结束语
哈佛商学院紧张的学习生活
强大的人脉网络,广阔的视野
暑假到“瑞银”实习和带团去北京观看奥运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7年1月17曰,刚经历了一场十年不遇的寒流,得克萨斯州的天气开始转暖,厚厚的冰谷滴下一串串的小水珠,刺骨的寒风变成了飘逸的雪花,让人顿时觉得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气象。
几天前,美国西南部的得州奥斯汀市,遭遇了一场罕见寒流的侵袭,凡是露天的东西都被罩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壳。我工作的戴尔公司从员工安全方面考虑,取消了两天的工作。我虽然留学是在美国北部寒冷的俄勒冈和密歇根州,现在也只能躲在家里等待天气转暖,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等待——等待哈佛商学院申请结果的发布。
等待发榜的时刻竟出乎意外地平静。就在我欣赏窗外美丽的雪景时,我的计算机发出了收到新邮件的铃声。12点整,一封来自哈佛商学院招生办公室的e-mail躺在了我的信箱里。那封电邮通知我,申请结果已经发布在哈佛内部网站上了,并请我立即查看。
文摘插图:

我们校队的比赛观众总是场场爆满。观看比赛成人收3美元门票,学生收1美元,门票的收入是学校付给裁判们的酬劳。中场休息时,还会举行观众投篮比赛,球场气氛十分欢乐。观众交1美元即可参赛,在中线投篮三次,投中可获lo美元奖金。密歇尔高中的体育馆能容下400人,也就是说它能轻松装下整个小镇的居民。每到周末比赛,平时宽敞的停车场顿时显得拥挤起来,加上周边地区的驾车人士,甚至有一种水泄不通的繁华与热闹。人们纷纷穿上漂亮的服装,全家老少齐出动。在场馆内外,大家与邻居亲朋寒暄交谈、互致问候,大人小孩都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汽水,人们齐声为小镇的代表队呐喊助威,宣泄自己的情感,好不快活。
在美国当球星
我在国内就十分喜爱体育运动。读小学时,我是学校长跑队的佼佼者;初中三年里,我都是校田径队的主力;高一时,我还当过班里的体育课代表。虽然在国内上学时体育出色,但“球星”的称号是我连想都没想过的头衔,哪知道身处异国的我竟在这个小镇获得这种殊荣。
密歇尔高中篮球队的四名主力在1998年夏天同时毕业了,8月我来到密歇尔高中时,球队正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我得到了在校队打球的机会。教练在训练时对我们全队10个人说,他“不知道”谁是去年的主力,他只知道今年谁练得最苦谁就是主力。我在校队里面临着来自德国、厄瓜多尔和美国队友的挑战,作为小镇唯一的中国人,我在精神上一定不能输给外国人。